贵州水城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贵州水城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2023-06-30 15:14:2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贵阳6月30日电 提起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阿戛镇群福村,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地标性的水城群福恒盛食用菌生态示范产业园,而在水城区米箩镇铜厂村,坐落在山间的林下乌蒙凤鸡生态养殖场同样引人注目。

图为群福村有机肥加工厂。

  唱响资源“循环曲”“变废为宝”增效能

  “前几年去过广东、福建打过工,娃娃留在家里由老人照管,钱是能挣到点,但始终牵挂着家里。从外省回来后,听说村里不仅建了食用菌厂,还建了一个有机肥加工厂,厂里需要工人,我就到厂里来上班了。将废旧菌包、回收来的烟杆集中粉碎是我每天的工作内容,在家门口打工,既能赚钱,又可以照管老人和孩子,确实是方便多了。”常年在群福有机肥加工厂务工的耿贵二说。

  “以前村集体没有钱,群众的实际问题解决不了,村里公共服务和设施建设也保障不了,村干部们说话没人听,干事没人跟,现在有了集体收入,村民有了盼头,我们开展工作也有底气了。”谈及村里这两年的变化,群福村党支部书记张贵林颇有感慨。

  2020年,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结对帮扶水城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依托成熟的烤烟种植产业和食用菌加工产业,抢抓机遇用好帮扶政策,省、市、区三级烟草部门多次调研考察,多方面考虑后决定在群福食用菌产业园内建设一个有机肥加工厂,逐步打开了群福村发展的新局面。

图为有机肥厂原料车间。

  为充分发挥当地产业优势,帮助群福村更好发展,六盘水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积极探索出“食用菌+有机肥+烤烟”的循环发展模式,将采摘过后的菌包作为有机肥的加工原料,将生产出来的有机肥用于烟叶、猕猴桃、枇杷等的种植基肥,切实将有机肥施还烟地,烟叶采摘后将烟杆回收作为菌棒的生产原料之一,从而形成有机统一的循环整体,既解决了有机肥原料问题又妥善处置了废弃菌包、烟杆等,提高废弃资源的利用率。

  “目前有机肥工厂已累计销售有机肥13324吨,实现产值约1181万元,为群福村带来8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可带动16名当地村民务工,村民务工收入36万余元。”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派驻群福村第一书记冉清介绍到。

  探索经营“新模式”深山养出“致富鸡”

  走进水城区米箩镇铜厂村林下乌蒙凤鸡生态养殖场,一群群放山鸡正在栽满核桃树的坡地上觅食。

图为水城区米箩镇铜厂村乌蒙凤鸡养殖场。

  “这也是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帮扶水城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项目,2020年5月建成,采取村集体合作社运行的模式,通过养殖示范、标准规范和经济带动等形式,带动周边农户自发养殖,再由村合作社统一收购、代销,进一步盘活了铜厂村闲散人力、土地等资源,帮助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派驻铜厂村驻村干部李仁强介绍到。

  铜厂村林下乌蒙凤鸡生态养殖项目共计投入捐赠资金200万元,流转荒地300亩,主要生产乌蒙凤鲜鸡和绿壳鸡蛋两个产品。

  今年24岁的杨永吉是米箩镇铜厂村板板房组人,作为原来的村干部,在养鸡场实行外聘职业经理人后,他主动申请负责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工作,在合作社担任执行经理已经2年多了。

  “在这里上班,每个月都有35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自己有一份固定收入的同时,还可以学到很多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技能,带动周边的农户发展产业、经营。”杨永吉说。

图为乌蒙凤鸡正在觅食。

  目前,铜厂村林下乌蒙凤鸡生态养殖场月销售鲜鸡300余只、销售鸡蛋2万余枚,鲜鸡和鸡蛋月销售金额8万余元,利润过万;已累计销售各类特色鸡品(制品)收入110万余元,鸡蛋销售收入70万余元,预计可实现村集体年经营性盈利14万余元,每年带动当地村民务工3人,实现务工收入10万余元。

  在水城区,像群福有机肥加工厂、林下乌蒙凤鸡生态养殖场这样的项目,仅仅是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结对帮扶水城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的一个缩影。

  2020年,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结对帮扶水城区阿戛镇群福村、米箩镇铜厂村、果布戛乡高石坎村、蟠龙镇高仲村等6个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按照“一村一业一策”的要求和“立足烤烟产业、壮大成熟产业、发展特色产业”的原则,紧紧围绕产业和就业做文章,共捐赠资金1200万元,开展有机肥生产加工、林下养鸡、蛋鸡饲养、中蜂养殖等项目,各类产品累计总销售金额约1944万元,帮扶村每年可获得分红收益合计80.25万元,项目每年可带动82名当地村民务工,实现村民务工收入约132.8万元,增强了农村农业发展潜力,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壮大。

  下一步,六盘水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将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科学谋划延伸配套产业链,整合帮扶村资本、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探索村集体“多元增收”的新路径,全面助推乡村振兴。(巴玉雄 彭兴福 濮珍兰)

[责任编辑:吴雨 王雪松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