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毕节市坚持把开展“三创六率六防止”工作作为加快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采取“四强化四提升”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努力构建“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以法治助推乡村振兴。
强化以点带面 提升创建工作针对性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结合各县区基层社会治理实际,按照“突出重点、自愿申报、有的放矢”的原则,组织9个县区认真摸底排查,对创建条件认真分析评估,择优选取426个村(社区)作为2023年度省级示范打造对象,明确时间计划和具体创建措施,按照县域乡镇分类建立创建台账。为确保创建工作有力有序推进,采取“视频教学+实地指导”方式,集中开展专题培训21场次,详细解读创建目标、工作步骤、指标要求,组建指导小组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厘清创建思路,教授创建方法,明确创建方向。注重筛选成功案例,制作创建模板下发参考,确保有的放矢、创建方向不偏。
强化阵地打造 提升创建工作质效
坚持数量质量、效率效果并重,突出问题导向,组织对市级示范命名的652个村(社区)开展“回头看”,严格对照创建标准推进补短板、强弱项,从软硬件方面进行巩固完善,努力提升创建质量。坚持量体裁衣,充分彰显地方特色,不搞“一刀切”,推行“法治+”,结合本地民族文化、旅游文化、红色文化及民风民俗,推进法治文化的有机融合,重点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墙,让普法宣传教育有阵地,法治文化建设可感、可触。比如金沙县木孔镇信安社区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推进打造红色法治乡村;黔西市锦绣街道把蜡染刺绣等民族文化与法治建设融合,以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助推民族传统工艺发展。
强化素能培育 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
聚焦依法治村新形势新要求,坚持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线上线下加强对村居干部、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示范户等法治素能培训,贴近基层法治需求,整理汇编法治知识口袋书、矛盾纠纷调解案例、法治小故事3万余册,下发给基层“五员”学习,提升运用法治方式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处理事务的能力。注重发挥“基层五员”贴近群众优势,组织开展社情民意收集、政策法规宣传、矛盾纠纷排查,推行“七人议事”“红色物业”“积分管理”等经验,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人民调解与行业组织、民间自治组织有机融合,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强化法治观念 提升普法宣传覆盖面
严格落实普法责任清单,贴近群众个性化法治需求,创新普法宣传方式,科学设定普法内容,有针对性推进分类普法,充分运用抖音、短视频、普法短剧、“两微一端一网”等新媒体阵地,通过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活动分类投放普法产品,推出《法点人生(第二季)》民法典普法短剧、防诈反诈动漫短视频等新媒体普法产品,打造指尖普法,不断提高普法工作覆盖率,努力培育全民法治观念。目前共投放各类普法宣传产品47部,线下开展普法宣传200余场次。同时依托现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法治公园、法治长廊等法治文化阵地579个,按照创建要求,2023年将确保每个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至少有一个法治文化阵地。(周伦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