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寻亲路 跨越千里来团圆——赣黔联动促石阡困牛山红军后代团聚-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半个世纪寻亲路 跨越千里来团圆——赣黔联动促石阡困牛山红军后代团聚

2023-07-05 11:33:06  来源:贵州日报

  乘坐四个多小时的高铁、近两个小时的大巴,李正庚一行人终于在端午节前夜,从江西抵达铜仁市石阡县。

  “50多年的寻亲路,即将圆满。”酒店住下的这一夜,李正庚喜上心头,辗转难眠。

  第二天拂晓,在距离石阡县城30多公里的龙塘镇凉风阡村,黄忠礼兄弟几人已早早起床收拾屋子,准备菜肴,为迎接远道而来的家人忙碌着。这一天,他们同样盼了几十年。

  一见面,有着相同夙愿的两家人围桌而坐,分享老红军李育杰生前寄去的家书、全家福,氛围其乐融融。午饭过后,大家相约到李育杰墓前祭奠,这些无数次在李正庚脑海里幻想的场景都成为了现实。

  “堂伯李育杰跟随部队离家,再也没有回来。”李正庚哽咽着说,父亲生前嘱咐他和弟弟,无论如何都要找到伯父生活过的地方,和伯父的亲人们把这份亲情续上,在两地政府和爱心人士的全力帮助下,今天总算圆梦了。

  石阡县党史研究室负责人丁浠介绍,李育杰是从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天台镇江东村参军入伍的红军。1934年10月16日,他所在的红六军团第18师52团800余人在师长龙云的带领下,为掩护主力转移,52团主动诱敌,且战且退,将敌人引向石阡县困牛山一带。

  在背靠悬崖,三面受敌的情况下,红军战士陷入绝境。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和被胁持在前充当“人盾”的百姓,红军战士宁死不伤百姓,宁死不做俘虏,毅然砸毁枪支,跳下几十米深的悬崖,跳崖红军大多壮烈牺牲,仅20余人得以幸存。

  李育杰因落在困牛山腰间、古柏树与青杠藤交织的岩石夹缝之中,幸免于难。后来被当地妇女邵氏收留养伤,并与邵氏结为夫妻。邵氏独子黄修顺便成为其继子,改名为李敬忠,由李育杰抚养成人后,生下李黄仁和黄忠礼等兄弟6人。

  1949年后,李育杰一家搬到龙塘镇凉风阡村居住,生活安定。参加革命离开家乡已是30多年,李育杰晚年萌生回归故乡的念头。1964年,在石阡县政府的帮助下,他与堂弟李发生取得联系,知晓家中情况。

  但不幸的是,因为身体原因,李育杰于1966年10月病逝,享年75岁,始终未能回归故里。由于一些历史原因以及年代久远,对于李育杰在石阡的情况,堂侄李正庚、李正明两兄弟并不熟悉。

  对伯父唯有的念想寄托,也只是一封已经泛黄的家书和一张破旧的全家福照片。近几年来,李正庚和家人又重新燃起了寻找伯父的希望。

  2022年8月,一个偶然机会,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天台镇中学教师刘观志,无意间从网上看到石阡县检察院开展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专项工作的办案信息,让赣黔两地红军后代寻亲一事发生转机。

  细心的刘观志此前曾看过一封落款日期为1964年6月13日的家书,写信的正是参加革命在长征途中受伤后,定居在贵州石阡县的老红军李育杰,收信人是李正庚父亲李发生。

  他通过石阡检察微信公众号,查到热线电话并取得联系,希望石阡县检察院能够为李正庚寻找伯父提供帮助,查找李育杰在当地的后人以及李育杰埋葬地等信息,让红军后人再续亲情。

  接到信息后,石阡县检察院立即邀请石阡县委党研室、石阡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召开困牛山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和情况调查座谈会,商定由石阡退役军人事务局协同党史研究室查找老红军李育杰的相关信息。

  “我们在档案中找到李育杰的资料,但与江西方面提供的信息有一定的出入。”石阡检察院副检察长鲁拢云说,鉴于此情况,他们与党史研究室、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同志一同前往李育杰去世前生活的石阡县龙塘镇凉风阡村、原籍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天台镇等地调查核实。

  通过走访调查李育杰的后人以及当地村民,并查阅了红六军团的相关史实,确认了参加过困牛山战斗的红军战士李育杰正是李正庚、李正明要寻找的堂伯李育杰,并将情况反馈至袁州区。

  2023年1月,宜春市袁州区委宣传部联系石阡县委宣传部商榷,决定在端午节期间促成李发生的后人李正庚前往石阡县祭奠困牛山革命英雄李育杰,并与李育杰后人见面,同时邀请李育杰的后人前往宜春袁州区李育杰的家乡寻访先辈足迹。

  助力红军后代寻亲团圆,只是石阡县检察院开展英烈保护的感人个案。近年来,石阡县人民检察院立足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扎实开展以困牛山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为核心的红色文化保护系列工作,从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管理、传承等方面全方位开展法律监督。通过对县内9处革命旧址、10处烈士纪念设施以及10余座零散烈士墓开展逐一排查,目前共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8件,通过检察建议、诉前磋商、公开听证、跟进监督等多种方式,使红色文化保护工作得以走深走实。(记者 田勇 通讯员 杨云仙 顾寒丹)

[责任编辑:王雪松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