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绿水青山也是“幸福靠山”-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黔西南:绿水青山也是“幸福靠山”

2023-07-24 18:26:40  来源:黔西南日报

  夏季,万物蓬勃生长,黔西南州境内南北盘江两岸茂密的树林下,食用菌、铁皮石斛长势喜人,工人们忙着采收。昔日幽静沉寂的森林,如今变得热闹喧嚣。依托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黔西南一座座绿水青山正变成乡亲们眼里的“幸福靠山”。

  菌菇撑开“幸福伞”

  7月12日一早,从普安县龙吟镇搬到兴义市洒金街道的新市民陈茂辉把孩子送到学校后,骑车径直前往洒金街道林下菌药基地。

  这里有她种植的5亩5万棒灰树花食用菌。“现在有的菌子开始冒头了,8月就要迎来收获季了。”陈茂辉一边清理杂草一边说,今年实行了免地租、免菌棒费用、免技术服务费用“三免”政策,更增添了她的创业信心,公司实施统一收购又给她吃下了“定心丸”。

  5亩地的面积,单靠陈茂辉自己是忙不过来的,带动其他群众一起增收也是她创业的初衷。“播种和采收的时候,我们就请一起来的搬迁户。”陈茂辉介绍,这一批菌棒是去年10月种下的,种下时运费和人工费,陈茂辉自己付了1.2万元,等采收时还要请人帮忙,每人每天至少80元。“我还与其他人合作发展了4亩灰树花食用菌,也需要季节性用工,帮助乡亲们多少挣点零花钱。”

  在洒金街道,像陈茂辉一样发展林下经济的带头人一共有21户。党建引领,能人带动,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合作发展,这是洒金街道探索出的一条林下经济发展路径。按照“统一供棒、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统一种植”的生产经营理念发展产业,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及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企业、菇农强化联合协作,推动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腰包鼓起来。

  与此同时,洒金街道还探索出一条“看得见巨变,留得住乡愁,富得了百姓”农旅一体化助推群众增收的路子,建成了以菌药种植体验和菌膳药膳品尝为特色的打柴山农家乐,初步形成了林下菌药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

  石斛绽放“致富花”

  走进安龙县栖凤街道者贵村的石斛谷,林间一簇簇石斛缠绕在树干上,种植得错落有致,立体种养的石斛青翠欲滴,散发出阵阵幽香。树下,三三两两结队的村民,正忙着日常管护。

  “管护的时候要仔细,不能错、漏一株,不然鲜条和开花都会不理想。”村民李如念也在这群忙碌的人当中,一边忙活一边叮嘱新来的工人。从2013年起,李如念一直在基地务工,从一名普通工人逐渐成长为技术管理人员,现在他承包了30亩石斛,实现两份收入。“从采摘、烘烤到加工环节我都在不断学习,争取早日让这30亩石斛产生更高的效益。”李如念说。

  在者贵村,像李如念这样受益于石斛产业的人不在少数。近年来,者贵村因地制宜,利用良好的林地优势,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种植铁皮石斛7300余亩,让林间逐步开出“美丽经济”。

  “石斛产业发展起来后,村民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都得到进一步加强,村民通过务工、流转林地、种植铁皮石斛实现增收。”者贵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陆明涛说,石斛基地可提供数十个用工岗位,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近就业。

  在安龙县西城秀树农林有限责任公司的推动下,者贵村石斛产业还形成了深加工生产线,研发生产石斛破壁粉、石斛干花、石斛切片、压片糖果、石斛面条、石斛代用茶、石斛冲调粉等产品,形成集科研、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年产值约1.86亿元。

  青山变成“聚宝盆”

  黔西南州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61.17%。近年来,通过不断创新探索,黔西南州绿色林地正变身“金色宝地”。

  记者从该州林业局了解到,今年以来,黔西南州累计经营和利用林地发展林下经济面积226.79万亩,产值39.51亿元。其中,林下种植利用林地面积46.80万亩,实现产值13.71亿元;林下养殖利用林地面积45.43万亩,实现产值8.87亿元;林产品采集加工利用林地面积41.29万亩,实现产值4.22亿元;森林景观利用林地面积93.27万亩,实现产值12.71亿元。

  贞丰县推动者相镇纳孔村、董菁村,平街乡花江村以及珉谷街道坡旗社区等地把林下经济种植与森林康养产业结合,规划发展示范基地1万亩;晴隆县依托普晴国有林场良好的森林资源,“十四五”期间规划打造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万亩,并依托林下菌药等产业,定制研学教育,目前已发展林下菌药种植6000余亩……

  一组组数据及规划显示,黔西南州正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协同推动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盘活林下土地资源,发展特色林下产业,实现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到2025年,黔西南州林下经济利用面积预计将达到260万亩,产值达到83亿元,林下经济亩产值达到3100元以上。(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祝庆庆 唐波)

[责任编辑:吴雨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