瞰毕节:从试验区到示范区 感受乌蒙山乡发展律动-新华网
贵州频道返回首页
>>正文

瞰毕节:从试验区到示范区 感受乌蒙山乡发展律动

2023-07-26 14:37:19  来源:新华网

  今年是毕节试验区建设35周年,也是毕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5周年,35年来,毕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年来,毕节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基础设施大幅改善,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围绕“新发展理念在毕节的生动实践”主题,跟随时间的脚步,新华网通过无人机镜头,展现毕节从“试验”走向“示范”的发展新气象。

  2018年2月10日航拍的毕节市纳雍县化作乡枪杆岩村一景。新华网 周远钢 摄

  贵州毕节市纳雍县化作乡枪杆岩村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地貌特征,风光秀美,因一柱擎天的石柱而得名“枪杆岩”。全村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3%,民族风情浓郁。依托大自然的雄奇险峻,该村修建了玻璃栈道、高空溜索等设施,开发探险游、峡谷游、攀岩游等旅游产品,同时开展“田园乡愁之旅”,通过农旅结合促进当地村民增收。

  2018年2月10日航拍的毕节市纳雍县化作乡枪杆岩村一景。新华网 周远钢 摄

  2019年6月11日航拍的毕节市大方县奢香古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华网 周远钢 摄

  毕节市大方县奢香古镇是大方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规划建设时,在古镇中心建设了12万平方米的“城市梯田”,种植玫瑰花等观赏类植物,发展农旅结合的乡村观光旅游。

  

  2019年6月11日航拍的毕节市大方县奢香古镇梯田美景。新华网 周远钢 摄

  2019年6月12日,在奢香古镇安置点上,大方县恒大民族中学的学生们在参加拔河比赛。新华网 周远钢 摄

  2019年9月19日航拍的毕节市大方县大海坝森林公园。新华网 周远钢 摄

  大海坝森林公园位于毕节市大方县县城南面,属城郊型森林公园。公园距大方县城2公里,约三分之二森林面积位于县城周边。公园所在地为大海坝国有林场,林场建于1958年,经过几代林业人数十年的管护,林场森林覆盖率提升到96%以上,野生动植物种类增加。如今,大海坝林场成了大方县的“后花园”“大氧吧”,不断释放出生态红利。

  2019年9月19日航拍的毕节市大方县大海坝森林公园一角。新华网 周远钢 摄

  2020年11月18日航拍的毕节市黔西县(2021年3月撤销黔西县,设立县级黔西市)五里乡新法村头花蓼中药材种植基地。新华网 周远钢 摄

  毕节市黔西县(2021年3月撤销黔西县,设立县级黔西市)五里乡新法村曾是毕节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黔西在该村大力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使零星的土地得以连片成块,土层厚度增加,土壤肥力逐渐提高。得益于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新法村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中药材产业,2020年在石漠化较严重的土地上种植1300亩抗旱能力强的头花蓼,有效带动当地农户增收。

  2020年11月18日,村民在新法村的头花蓼中药材种植基地里忙采收。新华网 周远钢 摄

  2021年2月13日航拍的毕节市同心城市公园内的音乐喷泉表演。新华网 周远钢 摄

  当日是2021年农历大年初二,夜色中的毕节市城区灯火璀璨,年味十足。

  2021年2月13日航拍的毕节市同心城市公园内的音乐喷泉表演。新华网 周远钢 摄

  2021年2月14日航拍的毕节市七星关城区一景。新华网 周远钢 摄

  七星关区是毕节市市府所在地,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七星关城区植被茂密,交通便捷,一栋栋高楼在群山间拔地而起,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2021年2月14日航拍的毕节市七星关城区一景。新华网 周远钢 摄

  2021年2月14日航拍的毕节市七星关区的高速公路。新华网 周远钢 摄

  2021年7月9日航拍的毕节市织金县凤凰生态公园一景。新华网 周远钢 摄

  毕节市织金县凤凰生态公园于2017年开始建设,2019年起逐步开放。该公园是织金县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的子项目,建设内容包含湿地公园、山体公园、水源涵养、园林绿化、景观桥梁和候鸟栖息地等。公园所在地是织金城区织金河的上游,公园未建之前,发生洪涝灾害会给织金城区带来重大影响。公园建设后,园区有了“防洪调蓄、水质提升、水源涵养、生态补水”四大功能,整体展现生态特色,构建起集市民“生态游憩、康养运动、滨水休闲、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大健康生态休闲区。

  2021年7月9日航拍的毕节市织金县凤凰生态公园一景。新华网 周远钢 摄

  2021年12月18日航拍的毕节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一景。新华网 周远钢 摄

  毕节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过去叫“化屋基”,意为“悬崖下的村寨”。近年来,化屋村依托与乌江源百里画廊景区紧紧相依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旅游等产业,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回村就业,村里办起了合作社,开起了民宿、农家乐,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品受到游客青睐,村里迎来跨越式发展,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

  2021年12月18日,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村民在制作民族服饰。新华网 周远钢 摄

  2021年12月18日,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村民通过手机直播销售民族手工艺品。新华网 周远钢 摄

  2022年3月24日航拍的毕节市七星关区朱昌镇大坡茶场。新华网 周远钢 摄

  毕节市七星关区朱昌镇大坡茶场海拔1600米,是一个约有60年历史的生态老茶园。该茶场采取“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按照规模化、标准化、有机化等标准种植、生产和加工茶叶,提高茶产业的经济效益,带动当地群众增收。

  2022年3月24日航拍的毕节市七星关区朱昌镇大坡茶场。新华网 周远钢 摄

  2022年8月16日航拍的毕节市纳雍县文昌街道左翼河社区百亩万寿菊基地。新华网 周远钢 摄

  毕节市纳雍县因地制宜发展万寿菊、西红柿等特色产业,村民在基地务工增加收入的同时,还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2022年8月16日,村民在左翼河社区百亩万寿菊基地内采收万寿菊。新华网 周远钢 摄

  2022年8月16日航拍的毕节市纳雍县张家湾镇二道河村的蔬菜大棚。新华网 周远钢 摄

  2022年8月16日,张家湾镇二道河村的蔬菜大棚外,村民将采摘的西红柿装上农用车送往库房。新华网 周远钢 摄

  2023年7月12日航拍的毕节市七星关区城区一角。新华网 周远钢 摄

  今年7月18日,贵州省委省政府推动毕节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建设座谈会在毕节市召开。会议提出,围绕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三大主题”,贵州将加快把毕节建设成为百姓富、生态美、活力强的示范区。

  2023年7月12日航拍的毕节市七星关区城区一角。新华网 周远钢 摄

  2023年7月12日航拍的毕节市七星关区城区一景。新华网 周远钢 摄

[责任编辑:吴雨 王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