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了“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愿景,把牢了“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和“民之关切”,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全会精神,深刻把握“三者”定位、“五期”方位,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深入推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新篇章贡献力量。
深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按照“六个有利于”要求,大力推动“三大转变”,强化市场意识和产业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推动经济结构持续向优、增长动能持续增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坚定不移优化投资结构,把投资重点转到产业及产业配套基础设施、民生补短板项目上来,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把绿色化贯穿“四新”“四化”各方面全过程,有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稳步推进从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在全面绿色转型中增强经济发展竞争力和持续性。
全面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推动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与贵州比较优势有效结合,积极服务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扎实抓好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打造“黎从榕”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等重点工作,更加主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制造强国、数字中国等“强国”战略与贵州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深化“4+”合作模式,实施承接产业转移行动、“东数西算”等工程,积极承接东部地区能源化工、轻工纺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转移,支持贵安新区等“1+9”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争创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努力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中作出贵州贡献、在积极融入国家战略中赢得贵州发展。
全力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梁八柱”。坚持产业为先、项目为王、效益为本,统筹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推动资源要素、产业配套等更加向“六大产业基地”和主导产业聚焦,加快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富矿精开”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延链、升链、建链,加强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统筹抓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支持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和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坚持把开发区、产业园区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培育发展黔中城市群,推动“强省会”行动和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毕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加快建设贵阳大数据科创城、贵州航空产业城,引导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资源要素向“一群三带”集聚。
着力夯实高质量发展支撑保障。抓实政策研究、规划计划、投资管理、经济体制改革、综合平衡等职能,抓好“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政策预研储备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等落地落实。用好“四化”项目分级管理机制,深入开展“十百千”专项行动,扩大产业及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综合交通、大水网、5G、教育卫生“双提升”和“一老一小”等领域投资,有序开展存量资产和扶贫等闲置低效资产盘活。用好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各类资金,建立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促进产业大招商项目落地,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发挥好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用好土地、用能等生产要素,坚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升开发强度、投资强度、产出强度,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