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事·感动贵州】瓮安夫妇37年义务守护乌江生态环境-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中国网事·感动贵州】瓮安夫妇37年义务守护乌江生态环境

2023-10-18 15:22:57  来源:黔南州委宣传部

  卢锡永,男,1963年2月生,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珠藏镇丰岩村村民;冉戌英,女,1964年9月生,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珠藏镇丰岩村村民,二人系夫妻关系。七月的乌江河谷,在夕阳西下时依然酷热难耐。卢锡永和冉戌英驾驶小船,忙着清理前几天因上游涨水冲下来的漂浮物。一人打捞,一人掌舵,夫妻俩分工协作,配合默契。这一干,就是37年。37年来,夫妻俩坚持巡河护河、捡拾垃圾,甘当乌江的“义务清洁工”。

  维护乌江环境 带领妻子同上阵

  从小在乌江水边长大的卢锡永,幼时与小伙伴戏水玩耍、农忙和父母亲取水灌溉、闲暇缠着长辈学习开船摆渡,更在父辈的口口相传中知道了红军强渡乌江的热血故事令他向往崇拜,乌江的哺育之恩,红军事迹的崇拜之情相互交织,在他的记忆中,小时候的乌江水清岸绿,后来垂钓的、养殖的人多了,垃圾也随之增多,乌江水环境受到了影响,他就开始沿着河道清理垃圾,更是和家门口的这条大河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6年卢锡永、冉戌英两人相识、相知、相爱,结为了夫妻。刚结婚,他就动员妻子和自己一起捡拾乌江边的垃圾,妻子冉戌英在他的影响下也对乌江这条母亲河感情愈加深厚,夫妻二人看到飘在河面、散在岸边的垃圾,总感觉不安逸,就像看到自己家院坝里头有垃圾一样,不清理干净不舒服。自此夫妻俩便一起守护乌江河岸。

  坚持爱护乌江 像自家“院坝”一样

  2006年,卢锡永干起了摆渡人,往返接送两岸渡河的人。每年政府补贴燃油费,自己每日靠着行人支付的船费,再种点庄稼,日子过得也还不错。在日常摆渡中,只要看到水面上有垃圾,他就会将其打捞上来,维护着这个渡口的环境。

  2008年,构皮滩水电站建成后,乌江水位上涨100多米,有一处形成一个“洄水湾”,垃圾会因水流的回转不断漂流汇聚过来。潮涨潮落之后,岸边的垃圾暴露显现,夫妻俩立即拿出铁钳与竹背篓,开始清理岸边的垃圾,将藏在杂草下、石头缝中的包装袋、废纸、塑料瓶等垃圾全部清理掉。

  2017年至2018年,是卢锡永夫妻俩最忙最累的时候。那时正值养鱼网箱拆除,上游大量网箱残渣废品顺流而下,还有前来垂钓的人们遗留的垃圾,他们每日不停歇进行打捞。近600个日夜,他们曾头顶烈日,一天驾船奔波往返相距15公里远的两个渡口,处理网箱、铁桶等漂浮垃圾近一千斤;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寒风凛冽,他们都风雨无阻、无怨无悔地到河边巡视清理。

  “变化看得见,更感受得到。网箱拆除后,乌江水质日渐好转。以前网箱养殖水质受污染,臭味刺鼻。现在臭味没了,水也清了。”站在自家院坝边,看着眼前的碧绿乌江,闻着清新怡人的空气,卢锡永夫妇嘴角边不经意间浮出丝丝微笑。

  37年的守护 让“一江清水向东流”

  由于过去处理垃圾采取焚烧和掩埋,对环境有一定影响。卢锡永了解了垃圾处理的相关知识后,向当地海事处建议购买垃圾箱。只要垃圾箱一满,他就会打电话通知车辆来进行清运。

  “我是一个农村人,我都成习惯了。我没有感觉到累,我觉得像这样做我还舒服,看到河干净了我心里很高兴。”卢锡永说。

  如今。年近六旬的大妻俩已不再靠摆渡贴补家用,但一年四季依然坚持驾驶自家的小船,往返于家前15公里的两个码头之间,巡视清理江面。

  “这么多年,我已经习惯了,这样做很有意义,只要身体可以我们就会一直捡下去。”卢锡永表示,现在带动了部分村民一起参与进来,成立了一个志愿服务队,只要随时喊一声,大家都会来一起捡拾垃圾,共同保护乌江的良好生态。

  37年来,在卢锡永、冉戌英夫妇的带动下,已有当地十多名村民参与到乌江管理保护的志愿行动中来。夫妇俩说:“要像爱护自家院坝一样守护乌江生态环境。”

  【相关链接】

  乌江夫妇卢锡永冉茂英,37年义务守护大江东流

[责任编辑:刘昌馀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