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产业创新村民“求变” 富了口袋又富脑袋-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丹寨:产业创新村民“求变” 富了口袋又富脑袋

2023-10-27 17:45:03  来源:丹寨县融媒体中心

  2021年,国家民委将贵州省丹寨县南皋乡列为首批乡村振兴试点乡镇。自2009年以来,丹寨县南皋乡以抱团发展、产业创新发展为载体,以乡村旅游业为抓手,以民宗项目建设为契机,探索出了一条环境优、产业强、人文美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道路。

  这些天,黔山古法造纸专业合作社生产车间,到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除了捞纸、晾晒、取纸等常规订单生产外,最近合作社接到1米×3米大型修复纸张订单,负责人王兴武正和大伙研究制作该批订单的纸浆槽的建设而忙得不亦乐乎。自从成立合作社后,皮纸订单源源不断,在这里干活的手艺人们是越干越有劲儿。黔山古法造纸专业合作社生产负责人罗有军高兴地说:“自从加入黔山合作社以后,跟着王兴武老师学了很多东西,包括学修复纸、书画纸之类的,销售方面也有个统一的模式,工资每个月提到七千八千都是正常的。很有信心跟着王兴武老师做下去。”

  南皋乡,是名副其实的“古法造纸”之乡,家家户户以造纸为生,由于造纸业以家庭作坊为主,纸张单一、品质各异,加之现代工业化纸张市场的冲击,传统纸业受到巨大冲击,在严峻形势的考验下,传承人王兴武坚持不懈、努力求变,萌生了“抱团发展”的想法,2009年,他就地成立了造纸合作社,将村里的造纸户、手艺人聚集起来,形成了传统工艺传承培育到产销两旺的良性循环,目前,合作社培养出了6为技艺传承人,吸纳全村37户89人就业增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黔山古法造纸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兴武介绍说:“我这6个徒弟是非常优秀的,就是专门造国家图书管用来修复古籍文物的纸张,我们通过造纸把大家集中起来。现在我们合作社最近这几年,每一年的收入大概在1000万元左右。”

  顺应形势,创新求变。如果说传承人王兴武在产业发展方式上转变,那同样作为国家级皮纸技艺传承人潘玉华则是在文创产品上做到了精益求精。经过外出考察、潜心研究,几经打磨后,他在传统皮纸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创制了各类纸灯、纸画等极具艺术感的文创产品,让古老的文化收获现代密码,备受游客青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潘玉华说:“如果你没有新东西介入,不去加以设计,不去加以改变,古法造纸纸张在我们这一辈就会消亡了,后续就没有了。从产业发展上来讲的话,古法造纸这种皮纸产品,其实已经不适应当下这种高速发展的社会。”北京游客韩雨激动地说:“以前根本就不知道传统的造纸它可以把思维发散成这样,然后它能出现这么多的艺术形式,也能出现不管是实用的也好,实验的也好,就是这些艺术形式我觉得真的是让我很震撼的。”

  除了聚焦“创新”,潘玉华也不忘传承人肩负的重任,长期以来,他以学校为载体,搭建起了文化传承的桥梁,通过每学期制定皮纸制作技艺相关课程进校园的形式,为学生普及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为传统手艺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基础。丹寨县南皋小学学生龙韵方说:“老师说的内容非常有趣和具体,让我对古法造纸术有了巨大的了解。同时我觉得生在“造纸之乡”非常的自豪,我也想把这门技术学好,传承下去,不能让它流失掉。”

  近年来,南皋乡依托纸文化,借纸发力,借助民族宗教专项惠民资金,积极打造特色民宿、农家乐等旅游业态,积极推动“古法造纸+体验”、“古法造纸+旅游”的以纸文化为主的沉浸式乡村旅游形式,延长乡村旅游体验游玩路线,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助推乡村振兴、民族团结、文化振兴。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村民张月秀高兴地说:“之前我们还要到外面去务工,现在我们在家里面做纸,我们还能吃上了旅游饭,家乡也建设得越来越好,我们感觉到很幸福,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了。”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王安表示:“2018年来我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原来的不到8000元增涨到现在14000元,村集体经济从原来的空壳村发展到现在的25万元,我们村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村民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据了解,2021年以来,丹寨县民族宗教部门在全县范围内投入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累计1850万元,其中在南皋乡投入项目资金557.1万元,实施古法造纸研学基地提升、民宿修缮等项目5个,在建项目1个,项目的落地直接涉及1万余当地群众从中受益。丹寨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焕祥表示:“下步工作中,我们持续加强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谋划、实施和监管,让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项目,更好服务民族群众,实现少数民族任务发展资金赋予的‘三个意义’,充分利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开展技能培训、学研和思想教育,促进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既‘富口袋’又‘富脑袋’。”(邹燕 李光林)

[责任编辑:谢素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