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事·感动贵州】贵州大学“金钉子”团队-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中国网事·感动贵州】贵州大学“金钉子”团队

2023-10-30 19:02:00  来源:贵州省教育厅

  贵州首枚“金钉子”研究团队几十年如一日,用“钉钉子”精神潜心教学、科研工作,并取得重大突破和显著成效。牵头完成的寒武系苗岭统及乌溜阶国际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俗称“金钉子”)获得国际地球科学联合会和国际地层委员会的批准,实现贵州“金钉子”零的突破,同时培养了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郭庆军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人才。

从左到右依次为邰通树、赵元龙、杨兴莲集体工作照。(资料图)

  研究团队由贵州大学赵元龙教授领衔,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8个单位18名专家组成的国际团队。其中,3位团队成员年逾八旬,赵元龙教授和彭进教授不幸身患癌症之后,为了“金钉子”研究事业,一直坚守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杨兴莲教授自1999年加入团队后,为“金钉子”研究也付出了她的整个青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包括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各1项),对贵州大学地球科学ESI贡献度排名第3。兰天副教授和杨宇宁教授分别实现了贵州大学在Nature(共同一作,排名第2)和Science(第5作者,贵州大学为第2完成单位)正刊上零的突破。研究团队全员都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学校也起到了一定的典范作用。

2018年国际艾迪卡拉系-寒武系会议考察金钉子剖面工作合影。(资料图)

  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是年代地层的国际标准。近30多年来,以贵州大学为主导的“金钉子”国际研究团队,通过大量的野外调查和国际对比,对贵州剑河八郎乌溜-曾家崖寒武系凯里组剖面开展了高精度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工作,创造性提出依托研究剖面以三叶虫印度掘头虫的首现层位定义全球寒武系第3统和第5阶底界的提案。经过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多轮投票表决,2018年6月21日国际地球科学联合会正式批准了这一提案,成功创立了中国的第11枚“金钉子”、贵州首枚“金钉子”,标志该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入选2018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研究进展。

  “金钉子”是国际地科联和国际地层委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地层的黄金标准,作为确定全球两个时代地层界线的唯一标志,具有全球性、权威性和唯一性,常被誉为国际地学领域的“金牌”,代表了一个国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是一种国家荣誉。

  贵州首枚“金钉子”的研究始于1983年,完成于2018年,历时36载之久。该项重要科学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对全球该时段地质剖面系统研究和多门类化石综合分析的基础之上,创造性地提出用三叶虫印度掘头虫的首次出现层位来定义全球寒武系第3统和第5阶共同底界的理论方案,先后高票淘汰了西班牙、英国、德国、俄罗斯等传统地学研究强国的竞争提案,解决了久悬未决的寒武系第3统及第5阶共同底界定义标准的世界性难题,成为全球唯一的理论指导方案,打破了过去被西方长期垄断的话语权。二是对厚达200多米的乌溜-曾家崖剖面中进行厘米级精度的三叶虫化石采集,精准划定了定义标准印度掘头虫的首现层位,并接受了国际界线工作组的检验。三是除三叶虫生物地层之外,还系统地开展了多学科攻关和国际联合研究,构建了全球寒武系第3统及第5阶剖面层型的标准和综合识别体系,为后续贵州潜在的第2颗“金钉子”的研究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赵元龙(前排左三)参与学术讨论活动活动。(资料图)

  在近40年的坚持中,经历过10多年的艰难剖面选择,20多年详细科学研究、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国际审批表决等历程。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研究团队经历了多重挑战和磨难。曾经合作的美国专家,在提交提案的最后关头反戈一击,推翻和贵州团队合作发表的研究结论,并提出美国自己的方案。研究团队最终经受住了考验,在2018年的国际表决中成功淘汰了俄罗斯和美国的竞争方案,被国际地科联正式批准,创立了中国第11枚“金钉子”,为我国地质年代学研究在全球的领跑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这枚“金钉子”用贵州地名命名为苗岭统和乌溜阶,贵州标准成为全球所有年代地层研究都需要遵循的国际标准,并被翻译成27个国家语言在使用。这也是我国首枚由省属地方高校主持完成的“金钉子”,是贵州科技后发赶超的典型例子,也是贵州科学家积极参与科学全球治理的例证。

  贵州首枚“金钉子”被正式批准以来,各大主流媒体、报刊纷纷予以长篇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各个媒体关于贵州“金钉子”的报道目前仅网络播放和阅读量已达20多万次,转载报道阅读量多达上百万次,产生重大而深远的社会效益。“金钉子”所在地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参观访问、公众科普研学的胜地,大力推动当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团队领衔人赵元龙教授带领团队坐了近40年的冷板凳,75岁高龄时他正式退休,81岁时才获批这颗“金钉子”。为了找化石,他和团队成员长期住在当地农民家里,其间多次遭遇诸如居住木屋深夜差点被暴风雨掀翻,大家浑身湿透,围着火盆坐到天亮等意外事件。为了找化石,赵元龙教授等人早期克服艰苦的交通条件,凭借一双腿踏遍苗岭深处的山山水水。2018年,赵元龙教授不幸罹患肝癌并接受手术,但他仍然坚持在科研一线,为争取贵州的第2枚“金钉子”而皓首穷经。为了金钉子事业,他奉献了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新时代,“金钉子”研究团队将不断传承,以获批2022年度贵州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为契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进行新探索,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地质人的初心使命,砥砺前行,把贵州的地层古生物学事业发扬光大。

  主要荣誉:

  1991年02月,荣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1995年07月,团队负责人赵元龙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07月和2003年12月,两次荣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5年04月,赵元龙荣获第五届尹赞勋地层古生物学奖;

  2016年01月,荣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8年11月,赵元龙荣获“非凡贡献人物”荣誉;

  2019年03月,荣获2018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

  2020年06月,荣获贵州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2023年4月,荣获2022年度贵州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相关链接】

  历时36年钉下贵州首颗“金钉子”

[责任编辑:刘昌馀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