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化”机制为抓手 构建灾害性天气精准预警防护网——贵州省气象部门防范应对2023年汛期强降雨工作纪实-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以“三化”机制为抓手 构建灾害性天气精准预警防护网——贵州省气象部门防范应对2023年汛期强降雨工作纪实

2023-11-03 18:37:15  来源:贵州省气象局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端午节前的那场大暴雨了,气象局的预警为我们紧急避险转移群众争取了起码6个小时的时间……”提起今年汛期,普定县自然资源局局长余治不由感叹道。2023年6月18日至21日,正值端午节前,全省遭遇了今年入汛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累计雨量最大的一次降雨天气过程,普定县猫洞乡更是出现了最大小时雨强超过100毫米,直接突破了建站以来的历史记录。此次天气过程中,贵州省气象部门持续深化“24622”递进式预报服务工作流程,构建起灾害性天气精准预警防护网,为灾害防御赢得了宝贵时间。这是贵州省气象部门汛期气象服务的一个生动案例。

  作为防汛救灾的“排头兵”,今年汛期以来,贵州省气象局以解决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的精细化程度不够、预警短信的传播效率不高、预警发布存在“大水漫灌”三大难题为抓手,创新建立“三化”机制,以增强灾害性天气精细化预报能力和精准预警水平,努力实现对气象灾害“防在未发之前、抗在第一时间、救在关键环节”防范应对目标。

救援人员在石阡县本庄镇转移受灾群众

  预报时空“精细化”,准确率和提前量大幅提升

  “最新的分钟降水预报显示,大方、金沙未来半小时可能受降水影响,请关注。”5月25日18时,在接收到省气象台台长杨静在气象工作群发出的提示后,大家纷纷点赞,并表示:“分钟级、1公里智能网格预报系统乃国之重器、省之大计。”“预报精准了,服务就更精细了。”准确的预报是防汛救灾的基础,预报落区越精确,决策调度就越高效。贵州省气象局聚焦预报落区精细化能力提升,开展气象高性能算力建设和贵州区域数值预报模式研究,实施1公里智能网格预报系统和新一代短临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并于今年汛期投入业务应用,同时开展灾害性天气预报算法研究,预报预警产品在时间上实现2小时内逐10分钟滚动更新,空间上从5公里提高到1公里,暴雨预警精细到乡镇一级。强对流(冰雹、雷电、大风)天气预警时间提前量从2022年的35分钟提高到41分钟,暴雨预警时间提前量从2022年的96分钟提高到101分钟,暴雨预警信号命中率达到了98%以上,预报预警准确率实现大幅度提升。

册亨县八渡镇政府组织当地群众撤离

  预警对象“精准化”,靶向发布预警成效显著

  6月3日,贵州省普安县气象台发布了入汛以来全省首条“5G+气象靶向短信触发预警”。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预警信息从发布到涉灾区域群众接收,仅用时30秒。“与以往红色预警采用全网分区发布的方式不同,‘5G+气象靶向短信触发预警’发布时效从‘小时’量级提升至‘秒’级,发布范围从整个县域精细化到乡镇,发布对象从‘属地省内静态用户’延伸至‘实时全国动态用户’。”贵州省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科长苏静文如是说。预警是防灾减灾的关键环节,为切实解决传统预警发布时效跟不上、用户覆盖有盲区等问题,贵州省气象部门聚焦气象预警信息精准化发布,分类收集应急责任人8.6万人,涵盖了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防灾减灾部门及基层群测群防员、驻村干部,同时根据预警灾种、预警范围架设“电子围栏”,实现对点、线、面自定义区域实时位置的预警信息实时发布,确保不同灾种对应区域内的每一个用户,都能及时收到气象部门推送的分灾种、分时段的预警信息。精准化的预警信息,从预报员桌面到影响区域受灾群众手机上,最快只需要6秒钟,1分钟内就能全部接收,真正实现了预警信息由“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今年汛期,全省利用电子围栏技术开展靶向精准发布预警信号142次,覆盖774个乡镇744.53万余人。同时,5G+气象靶向短信触发预警”也应用到了“村超”“村BA”等重要体育活动中。在7月15日台江台盘“村BA”篮球赛期间,利用电子围栏技术开展气象短信靶向发布,辐射覆盖半径1.5公里范围观赛群众,服务超5万余人次,为外地游客提供了无差别的气象服务。

盘州市相关领导到现场指挥调度

  服务链条“递进化”,受灾群众有序转移避险

  复杂的山地气候无疑增大了贵州预报员对灾害性天气预报的把握难度,这时在时间上层层递进的气象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贵州省气象局立足现有技术水平,建立了强降雨“24622”递进式服务工作流程,即提前24小时发布落区到乡镇的重大灾害性天气预警,逐6小时滚动发布12小时重大灾害性天气报告,逐2小时滚动发布0-2小时短临预报产品和精细化到乡镇的预警服务产品,为应急、自然资源、水利等防灾减灾部门调度提供支撑。同时省市县三级上下协同联动,在时间上逐步推进、空间上不断精准、防汛措施上更具针对性,有效衔接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组织部署、决策调度、转移避险等“防抗救”全过程,基本形成了“气象部门吹哨、应急联动部署、乡镇提前调度”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链条,为贵州山区应对局地突发气象灾害,及时组织群众转移避险,提供了宝贵的时间保障。5月21日凌晨,道真县阳溪镇出现239.8mm特大暴雨,在接收到当地气象部门靶向发布的暴雨红色预警后,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根据“递进式预报”结论通过电话、微信工作群等方式高密度调度,第一时间转移受威胁的452名群众,实现人员零伤亡。

  据应急管理部门统计,今年汛期,全省提前转移避险群众3.5万余人次,成功避让地质灾害20起,因灾死亡人数历史第二低。与前五年同期均值相比,因灾死亡人口、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减少65.6%和52.9%。(魏巍)

[责任编辑:谢素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