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组长图让人从场景故事中感受到了王阳明来贵州的艰辛与探求心学的历程。”11月8日,由贵州省博物馆、贵州日报报刊社文旅新闻部主办,为期100天的“阳明·问道十二境”长图暨书画作品展在省博开展。
该展融合了拓片藏品、名家书画、雕塑、漫画、手绘长图、多媒体、互动装置、景观搭建等展陈方式,以大众看得懂、听得进、愿意看的形式,生动展现王阳明在贵州游历和悟道的所思所想所悟,吸引了不少观众前来观展。作为系列活动,当天下午,贵阳学院阳明学研究院教授任健以主题讲座的形式讲述了《王阳明曲折而辉煌的一生》。
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文史馆原馆长、阳明文化转化运用工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顾久观看完展览评价说,展览用年轻人乐于接受的形式呈现,讲述了阳明先生在贵州悟道的故事,很好地实现了阳明文化的转化、传播,为阳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运用传播探索了更多的方式。
顶层推进显成效
阳明文化是贵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500多年前,王阳明在贵州修文“龙场悟道”,传道贵阳文明书院,始论“知行合一”,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代巨儒,阳明心学由此昌明、影响世界。
近年来,我省深入挖掘传承发展阳明文化,擦亮贵州阳明心学诞生地文化名片,打造阳明文化高地成效显著。
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指出,要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勇担新的文化使命,大力实施包括阳明文化转化运用在内的“四大文化工程”,这是贵州深入挖掘阳明文化的当代价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更是贵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实践。
10月19日,贵州省委宣传部将阳明文化转化运用工程作为多彩贵州重大文化工程之一重磅发布。
近年来,贵州花大力气、狠下真功夫、苦研新方法,繁荣多彩贵州特色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凝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的强大精神文化力量。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走进贵州把脉问诊,组织本土专家学者深入贵州各个文化场景深入研究,为贵州文化建设凝聚了发展合力。
多种形式促转化
今年初,贵州发布的央视《百家讲坛》栏目特约主讲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新书《心学的诞生》,深刻描摹了王阳明在贵州的悟道历程,让读者跟随作家笔墨,追寻王阳明的行迹,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贵州,体会阳明文化的时代价值。
贵州京剧院将阳明文化以京剧的形式进行转化,着力打造了原创剧目《阳明悟道》。贵州京剧院副院长冯冠博凭借饰演王阳明一角,摘下梅花表演奖桂冠,随后走进北京、上海、广州、贵阳等地巡演,所到之处赞誉一片。该剧中,王阳明悟道前后的艺术化表现,让观众直呼看得过瘾,也让贵州的多彩文化随着王阳明的故事传播得更远。
8月底,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理论研讨会在贵阳举行,来自全国的著名学者走进贵阳市修文县中国阳明文化园,围绕阳明文化等展开学术观摩,并深入研讨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挖掘阳明文化的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
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阳明文化转化运用工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志强表示,阳明学中的“良知”是构建文明社会的基础条件。在他看来,阳明学探讨可以解决现代性的难题,为人类现代文明注入更多活力。
文旅融合共发展
作为多彩贵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围绕阳明文化在文旅融合上集中发力。2020年,根据王阳明在贵州居住期间的生活、悟道以及讲学的行动轨迹,贵州以“阳明·问道十二境”为主题发布了兴隆书壁、平越思隐、龙场悟道等12个文化符号及经典游学路线,受到不少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为了加大对“阳明·问道十二境”的宣传推广,前不久,贵州省委宣传部联合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以“可感可知的阳明文化”为主题,邀请阳明文化专家学者和千万级粉丝的知识型大V横跨贵州7个县(市、区),通过行走贵州独特的山河地理,感受王阳明悟道传道的心路历程,系统寻访并传播“阳明·问道十二境”这一旅游路线。该活动在微博开设的“这一刻我懂了旅行的意义”“贵州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两个话题原创量已达到662条,互动量达7.5万次,阅读量突破1.5亿次。
“阳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思想高峰。”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首席运营官、总编辑范烨表示,未来将深入参与贵州文化系统传播工程,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活动,联合更多专家学者和行业大V等,对阳明文化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和广泛的内容传播。
在学术层面,孔学堂书局启动了《阳明文库》的编辑出版工作,并邀请海内外学者共同实施。《阳明文库》以阳明文化为核心,多角度、深层次深入挖掘阳明文化资源,高水准、全方位汇聚和推出海内外阳明学研究精品力作,为阳明文化研究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作为贵州省“十四五”重大文化出版工程,6月15日,《阳明文库》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发布首批23种新书,备受全国出版界和学术界瞩目。国内学术界相关专家认为,该文库在阳明文化的文献保存、学术研究、普及推广和国际交流等方面,价值丰厚,意义深远。(记者 赵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