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事·感动贵州】毫微之处见仁心 心内科医生杨龙的“三个一”-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中国网事·感动贵州】毫微之处见仁心 心内科医生杨龙的“三个一”

2023-11-15 16:11:50  来源:多彩贵州网

  “最长的一台手术,我们做了8个小时。”10月26日下午,杨龙主刀完成一台长约3小时导管消融手术,为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他少用了一项标测辅助耗材,手术时间因此延长近1个小时。

  51岁的杨龙是贵州省人民医院心电生理研究室主任,他所擅长的心导管射频消融术主要用于心律不齐,也就是房颤的治疗。

  一种坚持,做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健康的心脏能做最小的功,实现最佳的血液循环,房颤则会使心脏每次跳动带来的血液流动减少15%到40%,造成心脏功能下降、形成血栓,甚至引起心源性脑栓塞。”杨龙介绍,导管消融术就是对心脏进行修复,消除引发心动过速的异常结构。

杨龙指导青年医生手术

  在X光血管造影机监测下,穿刺血管,把电极导管插入心脏,对引起心动过速的异常结构的位置释放高频电流,通过热效能使其干燥坏死。这是对导管消融术流程和原理的简单解释,实际手术中,则会因为异常结构所处位置、大小、数量等不同,使得手术难度倍增。

  “就像是一条路,一开始车在这条路上每小时能跑100公里,后来每小时只能跑80公里,大家能看到的是车跑慢了。但是为什么车速提不起来?是路、政策、车、还是周边环境出了问题?这些都需要去分析。”杨龙说,由于手术过程中没有全时影像监测,鉴别、消除异常结构更多的是通过电信号,这对医生的分析能力、理论知识和经验都是很大的考验。

  “只要在医疗一线一天,就不能停下对最新理论的学习。”从医20多年,持续学习是杨龙始终奉行的理念。这种坚持,让他实现从遵义医学院(遵义医科大学)学士到贵阳医学院(贵州医科大学)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医学硕士,从首都医科大学内科学(心血管病)医学博士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博士后的跨越;也是靠着这份坚持,让他在心脏电生理方面的造诣逐步炉火纯青。

  一个决定,为区域医疗补缺育才

  导管消融手术发展成熟于上世纪90年代,但直到2010年,贵州省内仍没有医院能够独立实施这项手术。

  彼时,省内患者只能去省外治疗,或是由医院邀请省外专家入黔主刀,这不仅增加了患者就医负担,也阻碍了省内相关领域的医生成长和技术进步。

  “回贵州,既有老师、同事的影响,也是方便照顾家庭。”2011年,杨龙在完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后,选择加入贵州省人民医院,成为贵州省内医疗机构中首位能够熟练掌握导管消融术、并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生。

  “只要让我做就能成。”带着医院、老师、同事的期待和多年实践的经验,杨龙开始组建团队。第二年,他就带队独立完成了贵州省人民医院第一台复杂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

  2015年,杨龙带队独立完成一例多类型的复杂心律失常手术,再次填补省内多项空白。

  2012年以来,杨龙团队累计完成心律失常疾病射频消融治疗1万余例,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项,并帮助省内各市州30家医院形成独立实施导管消融术的能力。他12年前返乡的决定,让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多了一支优秀治疗团队,也彻底改变了贵州在房颤领域的平均诊疗水平。

  一份责任,为每个患者全力以赴

  导管消融术作为一项微创手术,患者一般在术后6小时就能下地,3天即可出院。对医生而言,则需要在直径几毫米的血管中进行数小时操作,耐心、技术、经验、体力,缺一不可。同时,由于在X光血管造影机介入,辐射也成了手术绕不开的话题。

一件铅衣的重量超过20斤

  戈瑞(Gy)是用于衡量由电离辐射导致的“能量吸收剂量”的物理单位,主要应用在医学领域,描述放射线疗法以及核医学中使用的辐射剂量。

  一场手术下来,动辄数百毫戈瑞(mGy)的辐射量远超限值,但这却是杨龙的工作常态,最忙的时候,他一天做过8台手术。

  “每个行业都有风险,社会有需要就要有人做。”杨龙说,铅衣虽然只有70%的防护效果,但也能对一些关键腺体部位形成保护,加上设备的更新进步,现在的辐射量相较于10年、20年前已经小了很多。

  每个月只能和妻子一起在家做两顿饭、毕业后只在两次端午访亲时摸过心爱的鱼竿,唯一保持的爱好围棋,也因为要随时待命,只能偶尔跟手游平台的ai对战。20多年来,杨龙的家庭生活、爱好都让位于给了患者、学生,让位给医疗事业。

工作中的杨龙

  贵州省人民医院优秀教师、贵州省直机关“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文明标兵、贵州省卫生健康委直属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这些年,杨龙救治了成百上千的患者,得到了同行和社会认可,也收获了众多荣誉。“治病救人是我们医生的天职,对每个患者我都会全力以赴。”他说。(记者 郭红宇)

[责任编辑:李涛涛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