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阳明问道十二境②】兴隆书壁-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画说阳明问道十二境②】兴隆书壁

2023-11-20 16:22:25  来源:贵阳网•甲秀新闻

  王守仁,本名王云,浙江余姚人,是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相较于王守仁,他的另一个名字更为世人所熟知——王阳明。而与王阳明这个名字相伴相生的除了“心学”还有一个地名——贵州。

  贵州,这个在五百年前的大明王朝,当时人们眼中的蛮荒之地,却像一颗蒙了尘的珍珠,在王阳明的笔下展现出“此境奇绝”的绝妙风采。也正是在这块“福地”,本以为是“渡劫”之旅的王阳明却在此悟道成圣,从此走上“开挂”之路,贵州也因此成为公认的“王学圣地”。

  五百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走进《画说阳明问道十二境》,带你从“心”认识贵州顶流。

  【画说阳明问道十二境②】兴隆书壁

  1508年初春,刚刚躲过当朝第一大太监刘瑾派出的“黑手党”追杀的王阳明,一路跋山涉水终于到达了贵州兴隆卫(今黄平),在这里短暂驻留。

  在兴隆卫,王阳明遭辱被贬的苦闷、漂泊异乡的愁绪在站上飞云崖,俯瞰兴隆卫山城美景时突然得到了抒发,慨然写下了《兴隆卫书壁》一诗。诗中“贵竹路从峰顶入,夜郎人自日边来”一句,生动传神的描写了“黔路”的艰险和少数民族的生活情景,一幅攀登崎岖山路的暮归人图景跃然纸上。

  《兴隆卫书壁》全诗既有古道落日、暮角边声的边地戍所的特征,又有群山环抱、高下参差的山城景致,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意境。而意境之苍凉,又同心境的悲凉融合在一起,使思乡的愁绪具体化、形象化,景情交融,妙合无垠。

  而在山中游历时,王阳明误入兴隆卫月潭寺,恰逢月潭公馆重修完成,在住持的盛情邀请下,王阳明欣然作了《重修月潭寺建公馆记》一文。王阳明这篇文章写景叙事,文采斐然,将月潭峰的景色写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其中,他还写道“天下之山,聚于云贵”,高度赞扬了贵州山的多姿秀丽。

  而在文中,王阳明又不仅仅局限于赞叹风景,在文章最后还有感而发,阐释了自己对统治的认识,认为“君子之政,不必专于法,要在宜于人;君子之教,不必泥于古,要在入于善”,强调了以心化人,以善教人的政教观。

  王阳明这篇《重修月潭寺建公馆记》由写景、叙事入议论,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轼《石钟山记》等名篇一样,将自己的思考和议论夹杂在对景的描写和对事的叙述中,以情带理,文字优美而明白流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当时复古之风中,王阳明此文可谓别具一格,卓然不群。

  纵观《兴隆卫书壁》和《重修月潭寺建公馆记》,不难看出,王阳明已从最初的还未入黔时的惧怕“黔路”艰险,到踏上“黔路”感受到贵州山水魅力后而不断迸发的创作激情,可以说贵州山水给了王阳明内心一种独特的助力,让久在乌烟瘴气的官场中那颗被遗忘的“成圣”初心开始重新鲜活、跳动起来。

  相关阅读:

兴隆卫书壁

(明·王守仁)

山城高下见楼台,野戍参差暮角催。

贵竹路从峰顶入,夜郎人自日边来。

莺花夹道惊春老,雉堞连云向晚开。

尺素屡题还屡掷,衡阳那有雁飞回。

  文案/策划:李奕璇

  原画:秦晓丽 王雨乔 白倩璇

  海报:林虎

[责任编辑:刘昌馀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