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阳明问道十二境⑧】贵阳传道-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画说阳明问道十二境⑧】贵阳传道

2023-11-20 16:28:05  来源:贵阳网·甲秀新闻

  王守仁,本名王云,浙江余姚人,是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相较于王守仁,他的另一个名字更为世人所熟知——王阳明。而与王阳明这个名字相伴相生的除了“心学”还有一个地名——贵州。

  贵州,这个在五百年前的大明王朝,当时人们眼中的蛮荒之地,却像一颗蒙了尘的珍珠,在王阳明的笔下展现出“此境奇绝”的绝妙风采。也正是在这块“福地”,本以为是“渡劫”之旅的王阳明却在此悟道成圣,从此走上“开挂”之路,贵州也因此成为公认的“王学圣地”。

  五百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走进《画说阳明问道十二境》,带你从“心”认识贵州顶流。

  【画说阳明问道十二境⑧】贵阳传道

  王阳明在修文悟道后,开办了龙岗书院进行教学,因为讲课内容新颖、观点独具一格,最重要的是能拿到“阳明心学”的一手教学资料,很快,王阳明就成了远近闻名的“教育一哥”,而这也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贵州提学副使(相当于现在的贵州教育厅厅长)毛科。

  原来毛科上任后,立志要振兴贵州教育事业,自掏腰包在贵阳重建了文明书院,但荷包瘪了、书院修好了、学生招来了,却没有好老师,这可让毛科愁坏了。这不,王阳明的出现可让毛科抓住了救命稻草。

  1508年年末,为了学校能有一个王牌主讲,毛科不顾王阳明“戴罪之身”,决意邀请他到贵阳文明书院作主讲。

  但因龙岗书院已经初具规模,王阳明不忍离开,而且毛科当时主张应试教育,一心想大兴贵州科举之风,但王阳明执教理念是为教化人心,传播“心学”(当时,程朱理学作为主流应试学说,与“阳明心学”核心思想背道而驰),两人教育理念相悖。基于此,王阳明写下一篇《答毛拙庵见招书院》,谦虚称“以我为范一定没有什么收获”,婉拒了这次邀请。

  但求贤若渴的毛科怎会因为一次拒绝就放弃了,于是在1509年春天,即将致仕的毛科和毛科的继任者席书又来到了修文,再次邀请王阳明。此时王阳明一是因为自己讲学,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的确需要更大的舞台;二是病情加重需要到贵阳医治,于是决定“出山”。

  而王阳明也不负所托,主讲文明书院后“招生”范围持续扩大,在贵州散下了文教星火,使阳明心学传到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开创了贵州一代学风,也在当地留下了阳明先生“悟道于龙场,传道于贵阳”的佳话。

  而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期间,王阳明与席书论学,还突破思想瓶颈,悟出了心学第二大要义“知行合一”,进一步完善了心学体系。

  关阅读:

答毛拙庵见招书院

(明·王守仁)

野夫病卧成疏懒,书卷常抛旧学荒。

岂有威仪堪法象,实惭文檄过称扬。

移居正宜投医肆,虚位仍烦避讲堂。

范我定应无所获,空令多士笑王良。

  文案/策划:李奕璇

  原画:秦晓丽 王雨乔 白倩璇

  海报:林虎

[责任编辑:刘昌馀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