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哥,你家嘞烟叶打顶抹杈得咋样了?”安顺市紫云县黄土收购线技术员薛荣对着猫营镇工业园区路边一片绿油油的烟地喊。话音刚落,从烟地里钻出来一个精神抖擞的老头——代永平,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回答:“就剩这一点了,快结束了。”
代永平在烟地打顶抹杈。
代永平,大家都喜欢叫他马德(小名)。一谈起他,周围的人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说他是烟农中的“大明星”。代永平家住在贵州省紫云县猫营镇狗场村,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烟农,迄今为止,已经种了十多年的烟了。
敢闯敢拼敢尝试,当实践上的“行者”
2002年,在全县几乎处于平地烟种植时期,代永平就开始尝试起垄种烟。
经过十几年的积累,他不仅有一套自己的烤烟种植经验,还有独特的见解:“人勤地不懒,除了多到地头转转,多动手干干,还要多动脑筋、多思考,才能看到问题,才会想出办法。”
这些年,尽管代永平在烤烟种植上也遇到土壤选择、病虫害、自然灾害等问题的困扰,但他通过向技术员咨询,向书本、手机自学等方式,都在实践中逐一解决,在他眼里,这些经历过的困难和问题都是一块“垫脚石”。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他前进的步伐,因为他深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代永平猫营镇工业园区烟地的西南大学“蜜甜香型烟区主要根茎病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牌。
2010年,不走寻常路的代永平几乎将他多年来种烤烟攒下的钱与朋友搭伙投资建蓝莓基地,在兼顾烤烟种植的同时,发展蓝莓种植700余亩。也就是在那一年,代永平获得了近20万元的收入。用他自己的话讲,“只要敢闯敢拼敢做和坚持不懈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为提高烟叶质量和生产水平,代永平按照技术员的指导,在有机肥施用上下苦功夫。“今年共投入十万斤有机肥,花了1万多块钱,我看现在这个烟叶长势,预计每亩产量能增加50斤左右,再加上技术员的细心指导,我种的烟一定能丰收,赚钱不是问题。”代永平满怀信心地说。
数十年事如一日,成管理上的“标兵”
在种烟管理上,代永平也有自己的“宝典”。“烟叶是三分种七分管,我一直都是做好一个‘管’字。”代永平说,“在烟叶种植管理上,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松懈,我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代永平“烟蔬轮作”长势喜人的莲花白。
自开始种烟以来,代永平就牢固树立“边栽边管”的理念。移栽期间,代永平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每天准时到烟地及时查苗补苗,确保栽足栽实;并按照每亩定量的标准,对补栽苗、弱苗追施“偏心肥”、浇“偏心水”,促进“落后”烟株迅速生长和迎头赶上前面长势好的烟株。
他一直秉持多跑腿、勤动嘴,不懂就问的态度,对栽后烟苗的田间管理常常上门取经、即刻解决,充分落实到每一块地块中、管理到每一棵烟株上。
由于坚持管理第一,代永平每年都能成为周边烟农中的种植“标杆”和“模范”,也自然而然成了大家眼中的“农教授”。周围的烟农一旦遇到病虫害问题,总是跑去向他询问打听、寻求帮助和解决,而他也总是不厌其烦地一一进行解答和指导。
同村的吴启和由于第一次种烟,在田管上没有什么丰富的经验,热心的代永平总是经常到他的烟地里手把手教学,让他长了很多知识、提高了种烟技能。“马德简直就像一个烤烟专家,啥都会,种烟遇到困难找他准没错。”吴启和竖起大拇指,由衷佩服地坦言。
代永平“烟蔬轮作”丰收的莲花白装框。
今年,西南大学及湖南农业大学将他位于猫营镇工业园区的48亩和大坪寨组的8亩烟地定点为蜜甜香型烟区主要根茎病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区,进行多个根茎性病害防控课题实验,通过使用肥料、土壤调节剂,改善土壤条件治疗根茎性病害(黑胫病、青枯病),为降低烟叶的根茎性病害发病率作了积极探索,助推烟叶产量和品质提升。说起这些,代永平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
助农增收有实效,做致富路的“领队”
近年来,紫云县烟草分公司认真落实“粮烟协同”发展战略,引导烟农开展粮烟轮作、烟蔬茬作,该种植模式逐渐在烟区推广开来,解决了产业匮乏的贫困山区土地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也有效提高了农户种烟综合收益,在实现多元化产业增收、推动地方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
去年,代永平交售烤烟结束后,将其中的66亩烟地开展烟蔬轮作,种植莲花白和花菜,在增加自身经济收益10万余元的同时,也增加了当地村民的务工收入。许多烟农受代永平的带动和影响,也纷纷走上烟蔬配套种植,协同增收的道路,其中,同村的吴启和在他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下,利用闲置空地种植蔬菜48亩,年底就增加了收入7万余元。
代永平抱着丰收烟叶。
今年,代永平种植了136亩烤烟,交售烟叶23100斤,收入38.53万元。卖完烟叶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将烟地全部种上花菜、白菜,初步估算蔬菜接茬种植收入30万元,全年总收入预计近70万元。说到这些,代永平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山村创业增收“引路人”和“带头人”。
“明年我还要再加把油,准备扩大规模种200亩烤烟,同时再加大一些投入,争取多赚点钱,带领乡亲们一起发家致富。”对未来充满憧憬的代永平笑呵呵地说。(文/陈隆 李章程 图/陈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