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县猫洞乡和谐村:“六小”乡村治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普定县猫洞乡和谐村:“六小”乡村治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3-12-06 16:10:21  来源:普定县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普定县猫洞乡和谐村始终坚持以村民需求为导向,着力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创造性推出“小村规、小议事、小钱袋、小团队、小评议、小行动”等“六小”乡村治理模式,引导群众成为共同缔造的设计者、建设者、管理者、受益者,与群众一起做好乡村共同缔造大文章。

  立足“小村规”,促进“规矩共守”

  “村规民约,人人遵守,党恩浩荡,鱼水情深”“婚丧嫁娶,四钵足矣,礼尚往来,两百封顶”“家庭和睦,邻里和谐,注重家教,传好家风”……普定县猫洞乡和谐村的文化广场上,不时有村民们聚在一起,观看并诵读喷绘的“村规民约”。

  为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提升村庄文明程度、建设幸福家园,营造整洁清新、优美舒适、文明和谐的人居环境,和谐村对村规民约进行了精心修订,除规范群众行为,也规范村干部行为。短短512字的“四字诀”干群行为规范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涉及党建引领、宜居乡村、文明乡风、乡村治理、产业发展五个板块,通过文化墙的形式展现在群众面前,在扮靓村庄的同时,也让广大干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规范了自身行为。

  为切实提升村民幸福感和满意度,该村还深入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的乡村治理有效模式,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网格长,将全村划分为10个网格,由党员或村民代表担任网格员,选择有公益心的群众担任联户长,定期围绕人居环境、文明实践等内容进行宣传发动、动态监测群众对“四字诀”的执行情况及反响,全面激发群众的自治热情。

  立足“小议事”,助推“决策共谋”

  和谐村搭建“小议事”平台,引导群众参与决策共谋。通过开好支部主题党日、院场板凳会、片区工作推进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把村民日常关心的小事、难事摆到台面上,实行民事民议、民事民决,通过面对面交流达到“还权于民”的效果,切实增强村民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紧盯优化空间布局、村庄美化、道路硬化、文化广场及农业合作社建设等方面引领群众同参与,村民共商量,办法大家想,实现乡村旧貌换新颜。2022年以来,围绕老旧房整治拆除、发展农业合作社、建设美好家园等方面,征求群众意见8条。

  依托微信群等多种载体,听取在外务工群众的意见建议。同时,邀请设计团队实地调研,将村民“草图”变“蓝图”,共同绘就乡村发展新画卷。

  立足“小钱袋”,深化“酒席共治”

  针对农村酒席办理攀比之风越演越烈,为保住群众的“钱袋子”,村党支部一班人采取走访群众、征求意见、召开村民会议等方式,决定办酒的“招待菜”为一钵荤菜、一钵素菜、一钵烩菜、一钵汤,当地人风趣地称之为“四钵宴”。

  为推进“四钵宴”的顺利实施,村党支部组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负责跟踪监督,规定除红白喜事之外的酒席一律不办,红事1天、白事3天,每户送礼不超200元,每桌菜品以“四钵宴”为主,每桌酒席不超过150元,限定30桌以下,彩礼规定不超6万元。成立互助队,把18至60岁的村民,按20人编成一组,建立了14对女子组、11支男子组,村里如遇红白喜事各互助队轮流帮忙,完成酒席一条龙服务。同时,将村办公楼一楼家庭服务中心作为村民办酒场所,配置30多套桌椅板凳免费给村民使用,村里红白事均按村里标准办。

  干部会算账,群众才买账。村干部们给村民算了一笔账,仅2023年上半年,全村共办酒席14台,每户如果按100元的礼金测算仅1400元。同期相比,至少减少升学宴、满月酒、搬家酒等酒席30台以上,节约礼金至少3000元以上。

  立足“小团队”,助力“建设共管”

  近年来,和谐村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群团助力“共同缔造”新途径,依托党员队伍、共青团队伍、妇联队伍、社工组织及各类志愿者队伍等“小团队”,通过多方联动、多点发力,把群众力量组织起来,把内生动力激发起来,把群团力量整合起来,为共同缔造注入活力。

  按照“支部引导、村民主体、责任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思路,群策群力,让群众当管家,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治理模式,积极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行动。

  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乡贤联谊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性组织,让每名群众参与村庄事务管理。

  为汇集金志愿者力量,充分发挥志愿者参与乡村治理、服务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2023年4月25日,和谐村联合普定抱团志愿者协会开展志愿者能力提升培训活动。

  积极探索实施“以老助老、银发互助”的养老服务模式,成立银发志愿服务队,结成“6090”银发互助联盟,让60周岁以上低龄健康老年人与高龄、独居等老年人(简称“90”)结对,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立足“小评议”,展现“效果共评”

  “小评议”是和谐村建立的双向评议反馈机制,鼓励群众对村级各项事务进行评议,形成“你服务谁、谁评价你”的群众评议机制。

  坚持将村民“答应不答应、认同不认同、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标准,建立健全“建设效果好不好、群众评议说了算”评价机制。

  成立了由村党组织、村委会、监督委及群团组织组成评议活动组委会,精心组织,因地制宜制定评议方案,组织开展评议活动。

  依托组织生活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等,对村干部履职情况、村级重要工作和重大项目,实行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制度,让群众当“评委”、干部来“答题”。

  评议坚持标准上“求高不求低”,程序上“求严不求松”,数量上“求精不求滥”,真正做到不降低标准,不照顾人情,不凭感觉印象,不搞形式主义,使评议活动真正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确保评议结果具有公正性、公平性和示范性。

  针对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道路硬化、路灯安装、产业发展壮大等重要项目建设过程中和完成后,适时开展常态化评价,请群众代表看进展、评质量、论实效。

  每年组织一次述职评议活动,由村“两委”干部述职,邀请村务监督委员会和群众代表参与绩效考评,根据考评结果对村干部进行奖惩。

  每年还扎实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十星级文明农户”等评选活动,及时公开评选结果,切实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立足“小行动”,推进“成果共享”

  近年来,为发动群众参与共同缔造,和谐村坚持以“小行动”为切入口,通过“四小”(小自治、小改造、小服务、小产业)行动,凝聚群众力量,实现家园共建、成果共享。

 

  从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入手,开展农户房屋院落绿化美化等简易项目实施。

  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动员村民自筹资金、自主选择、自行栽种,建设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游园等“四小园”,自发在山边、路边、水边开展亮化、美化、绿化活动,让绿水青山在共同缔造中更加富有生机。

  结合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在村内主公路沿线安装太阳能路灯190余盏,栽种绿化树木300余株,整治环境问题35处,新建公厕3座,改造提升党群服务中心1座,新建“儿童之家”1处,清理废弃房屋、老旧危房40余间,清理杂木树500余棵,丛林杂草面积100余亩,开展志愿者服务600余人次。

  针对留守儿童周末没人陪、没人管,缺乏家庭温暖的实际,该村党支部联合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普定发电公司生产党支部,充分整合两个支部的资源,儿童之家于2023年3月正式在和谐村启动开班,为“留守儿童”提供课外辅导、图书阅览等服务。

  如今,走进春天里的和谐村青杠林组,沿通组路两旁新修葺的花坛里,姹紫嫣红的各种花种开得正旺、桂花树枝繁叶茂,散发出润人心脾的清香,呈现出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美丽画卷。

  和谐村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立足“六小”模式,广泛深入开展乡村共同缔造,基本实现了环境美、产业兴、邻里睦、人心安,一幅美丽乡村、幸福乡村的共同缔造蓝图已初步形成。(曾家国)

[责任编辑:汪强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