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绿成金,探索“山水林土河微”生命共同体与绿色产业协调发展模式,守护赤水河“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生态成景,优化核心酿造区“三生”空间布局,完善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链,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11月29日上午,茅台集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工作推进大会在茅台本部会议中心举行,以展陈、视频等形式全方位展现茅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转化成果,进一步谋划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是探索“两山”实践路径典型做法和经验的重要载体。2023年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贵州省赤水河流域茅台酒地理标志保护生态示范区入选。这是继2022年入选贵州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后,茅台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据介绍,近年来,茅台集团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保护青清赤水、建设生态茅台”中心目标,切实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高标准开展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构建绿色转化通道,协同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致力打造白酒行业和贵州省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重要窗口”。
以“两山”基地创建为抓手,茅台集团持续深化顶层设计、夯实环保基础、推进绿色低碳、拓展“反哺”渠道,探索出一条经济发展高质量与绿水青山高颜值相辅相成的“茅台路径”。
据了解,茅台从“顺应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出发,聚焦茅台“美时代”建设要求,将绿色发展融入“五线”发展总体战略,提出“一基地一标杆”生态环保目标。深入实施增水、提气、保土、护微、生态系统平衡“五大工程”,大力开展节能降碳增效、绿色产品设计、产业链绿色转型、绿色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生活“五大行动”,着力构建生产集约高效、生活绿色低碳、生态山清水秀的“三生”空间,推动“山水林土河微”生命共同体整体保护。聚焦“两山”转化,总结提炼出“添绿增金、护微提效、以文铸绿、借绿兴农、创制赋能”等五大协同发展经验,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态酿造提质增效、生态产业发展、生态制度创新、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地方合作共建等6大类、54项重点工程,持续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落地见效。
茅台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在党委分工中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个必须”,构建高效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合规指引、考核细则,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环境管理作为高质量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广泛开展“百千万·生态行”“美茅台·美行动”等大型生态环保活动和生态环保能力建设教育培训。成立青年环保志愿服务队,持续开展“青清赤水”志愿巡河活动,2022年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中获得铜奖。
这两年,通过“两山”基地建设,茅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升,赤水河干流茅台段水质稳定在地表水Ⅱ类,区域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7%,同步规划建设中华生态湿地,对达标“尾水”净化回用,降低对赤水河的生态影响,全力保障污染防治实效,不断聚集绿色发展动能。
与此同时,茅台大力推广绿色能源,完成1亿度绿电采购,实现绿电100%覆盖;连续15年发布社会责任或ESG报告。累计出资4亿元保护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
茅台对生态环保的认识,也逐步由15.03平方公里范围扩展到整个赤水河流域。茅台“两山”实践被评为2023年度贵州省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调研优秀课题,纳入《贵州党建》典型经验案例。积极与地方共同构建起政府、企业、机构、专家等上下齐心、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和技术支撑,为茅台创建国家级“两山”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科技创新赋能绿色发展、现代管理推动绿色发展、引育人才支持绿色发展,茅台最终“点绿成金”:今年前三季度,贵州茅台营收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了1032.68亿元,同比增长18.48%。
“两山”创建不是终点,而是茅台“高质强业”新征程上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起点。
茅台提出,通过“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到2025年要实现五大目标:茅台酒地理标志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山水林土河微”生命共同体统筹保护和系统治理基本实现;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升,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链条基本建立;生态产业发展业态趋于成熟,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基本完备;将茅台酒地理标志保护区打造成为白酒酿造生产基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企业员工和周边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无论从美学的维度,生态的维度,发展的维度,生态都是重中之重。”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雄军表示,要深化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认清“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重大意义。茅台要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就要过ESG这一关。这是一场考试,茅台一定要交付一个高质量的成绩单。(记者 李勋 沈仕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