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哥”“牛姐”牛犇犇-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牛哥”“牛姐”牛犇犇

2023-12-07 17:24:11  来源:晴隆县融媒体中心

  从不足2000头到3255头,增长率达62.75%以上,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晴隆县花贡镇一跃成为全县最大的养牛大镇。产业成功的背后,少不了一群牛气冲天的“牛哥”“牛姐”的功劳,他们勤奋好学、技术过硬,赚起钱来牛气十足。

花贡规模化养牛场鸟瞰

唐光辉(右)和许振康(左)在一起

  现年41岁的许振康是花贡镇白胜村养牛大户中的“牛哥”,许振康从2019年开始养牛,牛存栏从20多头扩大到如今的96头。说许振康“牛”,首先就“牛”在对牛市的了解十分精准。

  “现在每头牛日增重达到两斤七八两至三斤肉。准备再增加130到150头,预计明年的收入达到60万元左右。我这些年养牛之所以取得一点成绩,除了我的努力外,还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高人的指点。”许振康坦言相告。

  许振康口中的高人说的是花贡镇的人大主席唐光辉,科班出身的唐光辉曾经在农业部门任职多年,对草地畜牧业有很深的研究。

  “今年9月份牛价是降到了每斤11元、12元、13元,这个时候已经跌到谷底了,我建议他这个时候出手,建议他去内蒙的通辽就开始买牛。才短短的三个月的时间,有30万元的纯收益是到手了。”唐光辉津津乐道。

  许振康“牛”,还“牛”在融资能力上。通过多年积攒起来的人脉和信誉度,许振康从开始养牛就不断得到银行的支持。今年,贵阳农商银行修文支行跨地区向徐振康授信了400万元的贷款额度,并首次给了他157万元的贷款。看到其他养殖户融资有困难,许振康总是要帮上一把。

罗伦彩的养牛场(右为罗伦彩,左为唐光辉)

  “许振康介绍我去贵阳农商行修文支行贷款,银行来我们这个场地实地考察授信600万给们,我贷了170万,我的实力一下子就增强了。我前段时间就卖了100头,还了100万。准备过了大年之后再向贵阳农商行修文支行借400万,养250头牛。”对于许振康的帮助,花贡镇白胜村养牛大户罗伦彩总是念念不忘。

  现年48岁的苗族妇女李向妹虽然一字不识,但却是花贡镇河塘社区的“牛姐”。李向妹家今年养牛25头,加之养猪的收入以及政府给的16000元的养牛补助,今年将有20万左右的收入。

  李向妹从祖辈那里学到了苗医药技术并用在疫情防控和牛病治疗上,将牛产业做得风生水起。

李向妹和丈夫刘艳江在一起养牛

刘建安接受采访

  “牛生病感冒这些,我们都是挖草药来给它吃,挖来熬水,跟这个苞谷面一起喂它,它就痊愈了。”李向妹有些腼腆。

  “我虽然是个初中生,但是实际上我还是她的徒弟。像平时的感冒、拉肚子,还有场地消毒,还有这个生小牛的时候的料理,这些都是我老婆一个人干。相当于我做的基本上都是粗活,她做的是技术活。”李向妹的丈夫刘艳江赞不绝口。

  养牛富裕起来的李向妹不忘众乡亲,把技术无偿地传授给大伙儿,带富了一方人。

放牛路上

放牛路上

  “我也想养牛,去跟她交流了一下,她鼓励我养。我说我不懂技术,她说技术她包,把技术传授给我。从2021年我就开始养,养了两三年,也养了十几头牛,挣的钱我也是拿供孩子读书了,我们送孩子到兴义去读了私校。这个牛每年都给我挣七万块钱。”河塘社区养牛户刘建安开心得很。

  “河塘社区推行‘1105'模式养殖这个本地小黄牛,现在社区里养殖达到10头以上的农户有20多户,加之散养的农户,一共有60多户人家养这个牛。现在牛存栏达到500多头,预计明年还要增加达到1000多头。”花贡镇河塘社区党总支书记熊波像这样算了一笔账。

熊波接受采访

付贤圣(中)到养牛场了解情况

  顺便说一句,“1105”模式是花贡镇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探索出来的经验做法,就是由各村和社区党支部主抓,发动1户人家养10头以上的牛,年均增收5万元。

  目前,花贡镇共有规模养殖场16个,共有364户养牛户,牛存栏3255头,年出栏1085头、年产量477.5万吨,年均带动125人就业。加上牛粪、饲草的收入以及土地流转费用等,总产值达2172.9万元。

  “我们将培养更多的‘牛哥'‘牛姐',让他们带动更多的群众养牛。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强化疫病防治、技术、融资等服务,健全饲草料加工、有机肥加工和活牛交易市场等产业链,力争2025年牛存栏达2万余头,让牛产业犇犇起来。”花贡镇人民政府镇长付贤圣信心满满。(孔令相 王位)

[责任编辑:吴雨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