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努力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成果转化为“和美乡村”建设的实践,依托万亩茶园,将“棉花山”建设成为“致富山”,促乡村环境塑形与乡村文化铸魂齐头并进,构建“富、学、乐、美”新农村。如今,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美好生活画卷在普觉镇棉花山村徐徐展开。
熊海周摄
强产业,走出茶山致富路
棉花山村辖区9.8平方公里,位于松桃普觉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园区之内。走进园区,放眼望去,成片的茶山连绵起伏,茶垄整齐划一。松桃一诚茶业有限公司的制茶车间就藏于棉花山村内这一片苍翠之中。车间内,机器轰隆,茶厂负责人杨平正在进行新一批冬茶的炒制。杨平不光是市级龙头企业一诚茶业的负责人,也是普觉棉花山村的致富带头人,一诚茶业从创建至今,每年茶叶产量已达60万斤,吸纳棉花山村及周边村寨25名村民长期稳定就业,每年向村民发放劳务工资100余万元。
熊海周摄
杨平介绍,现在不光是传统的炒茶、制茶、销茶,近年来,依托茶旅融合的发展思路,越来越多游客的到来成为了茶产业发展的新元素。
“当茶叶进入采摘期时,游客们都会带上自己的小孩到茶园里来,学习采茶技术,或到我们加工厂里来参观茶叶加工的各个环节,有些游客还通过抖音、微信等平台,把我们整个茶园一些美好的风景记录下来,分享给亲朋好友,帮我们茶园做了一个很好的宣传。”
熊海周摄
游客的到来不仅促进了该镇茶叶和周边特色产品的销售,还提高了企业效益,每到采茶旺季,在该公司现有2000亩茶园里,平均每天有20至30名游客在其茶园观赏游玩。
谢慧芳摄
发展至今,棉花山村集体种植油茶面积215亩,种植生态绿色有机茶叶1.2万亩,建设成为铜仁市单体集中连片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园区,带动本村260余名村民就业,户均增收5200元左右,年土地流转收益42.8万元以上。棉花山村茶产业涉及周边六个村,受益农户达688户3624人,产业的发展铺就了“林中有茶、茶中有花、花中有果、四周有人家”的和美乡村画卷主基调。
学技术,构建人才振兴网
“要仔细观察芽口、枝口,来判断从哪个位置剪枝……”在棉花山村的集体经济项目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园内,普觉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农艺师李松勇正在耐心地指导棉花山村党支部书记刘德智如何进行葡萄藤的冬季管护。李松勇在普觉镇服务的27年间,先后指导了300多名村干部、种植大户等关于水稻、玉米、葡萄的种植技术。
谢慧芳摄
作为村支书的刘德智在葡萄产业的发展之初,也开始积极地自学种植养护技术,三年间,掌握了病虫害防治、葡萄甜度调整、秋冬季管理养护等知识,以科学的技术为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2022年棉花山村集体经济年收入42余万元,年收益8余万元。
近年来,普觉镇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发展理念,积极探索“龙头企业+科技特派员+村集体+农户”模式,让科技人才干事有平台。目前已有1名县级科技特派员、2名镇农技专家定点指导镇内农业产业发展,并建立定期技术服务机制,推动科技特派员全过程参与。同时采取“导师+学员”模式,在各村“两委”干部、致富带头人、家庭农场户中,选配一批讲政治、干事热情高、有一定农业产业技术基础的人员作为学员,建立结队帮带机制。目前,由县级科技特派员和镇农技专家组成的导师队结队帮带农业学员23名,根据全镇农业人才需求,分类开办中药材、木耳、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培训课程15次,以人才引擎,赋能乡村振兴。
袭传统,打造文明乐游园
“这篇是采茶歌,这篇是贺支书……再有一个多月,我们就要开始为演出做准备了,道具、演员都要陆续就位。”罗时玉是普觉有名的茶灯传承人,他翻着自己已经有30年历史的手抄唱本说。
谢慧芳摄
谢慧芳摄
普觉镇传统的茶灯文化可追溯至明朝,传承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每到年关,便会组建出一支由本地村民组成的茶灯队伍,跳茶灯、舞龙灯、打金钱杆,最多的时候,茶灯队伍可以达到300多人,浩浩荡荡,颇为壮观,吸引了周边乡镇和区县的众多群众一起参与,男女老少,舞的舞,跳的跳,热闹非凡。
熊海周摄
随着2021年棉花山村投入243万余元建设20栋“茶海星空”民宿及配套设施,现在,不仅在茶叶采销旺季每天可接待游客500多人,更是在春节假期间以传统文化特色和生态观光优势更好地留住了游客, 助力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升温,现在,园区年接待量达18万余人次。
熊海周摄
不光袭传统,大力发展茶灯文化,棉花山村更建设了2支文艺队伍,80多个热爱文艺的村民积极加入到了队伍中来,通过不定期的在本村及重大传统节日进行歌唱、舞蹈、太极剑、太极拳的演出,进一步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棉花山村建设农家书屋一个,文化宣传栏一个,文化广场五个,实现了全村文体设施整体覆盖。
贺卫明摄
2020年,棉花山以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优美的生态环境为支撑,成功举办了“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将和美乡村的风貌展示在全国观众的眼前。并在2018-2020年度获评为“全省文明村”,2021年入选“贵州省森林人家”。
贺卫明摄
兴村庄,绘就和美乡村图
通过多年的建设积累,棉花山村内实现组组通硬化水泥路,家家通连户路硬化路,全村道路硬化率达99%。目前已建成“林中有茶、茶中有花、花中有果、四周有人家”和“猪-沼-茶”生态循环农业产业,每逢节假日及周末,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以棉花山村为核心,向外辐射,陆续带动了普觉半坡雷家大院、寨英村古建筑群等旅游景点提质增效。
谢慧芳摄
棉花山村作为松桃自治县的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之一,不仅在经济基础发展,人才队伍构建、传统文化袭承方面发力,更是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抓手。
“修身齐家,治乡兴邦”。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内核。2022年开始,棉花山村成立村级民主评议小组,通过积分制的量化管理,建立积分超市,将乡风文明纳入到积分制管理。
“刘家怀,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积3分、韦大顺,排查全村用电用火安全积2分……”在棉花山村的乡风文明积分超市,村干部正在为排队的村民登记、兑换积分。
“今天早上我们一起参与村里的公共卫生打扫,平时村里有什么活动,我们也相邀主动参与搞卫生,搞后勤,不仅为建设村庄出了一份力,还有奖励可兑换,现在环境好,邻里也和气,大家都讲文明,真的很不错。”刚刚积满12分,兑换到一份生活用品的村民曾春芝乐呵呵地说。
谢慧芳摄
不同的积分分值兑换相应的生活、学习用品,“小超市”凝聚出文明“大能量”,充分激发出广大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熊海周摄
农业生产上顺应山水、和于四时,乡村生活中人心和善、以和为贵。如今的棉花山村,以茶为媒,邀八方来客,将人们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从诗词歌赋的想象中,一步步化为现实,和美乡村的美好生活画卷已徐徐展开。(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