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秉县人民法院双井人民法庭巧用苗乡调解“五”针法绣出基层治理“新”画卷-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施秉县人民法院双井人民法庭巧用苗乡调解“五”针法绣出基层治理“新”画卷

2024-01-08 18:32:36  来源:施秉县人民法院

  施秉县人民法院双井人民法庭管辖杨柳塘、双井、马号三个镇的一审民商事案件,辖区面积约46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万人,90%以上是少数民族。法庭积极运用“枫桥经验”,结合民族地域特色,做实“调”案子,“解”心结法定职能,缓解少数民族群众惧“讼”畏“审”难题,优化基层治理。

  夯实党建引领“基础针”,铸牢民族法庭建设

  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积极参加院机关每周一的集中学习会、主题党日活动,到黑冲战斗遗址、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利用“学习强国”“法宣在线”等平台强化自学。加强与辖区内党委、政府、村支两委沟通联系,结合辖区习俗,积极探索人民法庭工作与基层治理体系的切合点,坚持抓党建促审判,专业化、规范化、智能化协同并进,不断加强化解社会矛盾、推进基层治理等工作。

  拉紧基层治理“交叉针”,构建多元共治格局

  主动把诉前调解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结合辖区“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机制,建设“1+N”诉源治理基层组织,完善和创新人民法庭与辖区党、政、群四位一体联动调解机制。联合县司法局拟定《施秉县关于进一步推进诉源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各行业、各部门在诉源治理工作的职能职责,形成诉源治理“一盘棋”模式,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对在诉前调解工作中发现存在“民转刑”风险情况,通过综治信息平台推送至综治部门、辖区政府等组织,即时跟踪处置案件、互通处置情况,近年来均无“民转刑”案件。

  穿好诉调对接“引导针”,提升非诉解纷质效

  探索“互联网+调解”模式,及时审核当事人立案申请,制作《施秉县人民法院诉前调解告知书》,主动释明诉前调解规则并进行类案宣传,引导当事人自愿选择非诉程序解决矛盾纠纷。利用在线调解平台,及时将诉调案件委派给特邀调解员、基层调解组织,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在用足用好“云间”审判系统、“多元调解平台”等法院智慧化成果的前提下,善用微信、QQ等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调解,面对面开展谈心调解,促进了纠纷解决的“跨界”融合,实现矛盾纠纷“全程在线”解决。今年已共计委派诉前调解案件113件,调解成功75件,调解成功率66.4%。

  练好调解组织“功夫针”,优化司法服务保障

  联合县司法局成立施秉县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协调辖区非遗、少数民族服饰等行业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打造“1+N”调解平台。建立调解业务指导“五个一”机制,即每季度组织调解员进行一次集中授课、开展一次集中研讨、发布一篇常见及典型案例、讲解一次少数民族习俗、走访一个调解组织,利用网上答疑、云端授课及实地指导、以案促培等方式对调解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实现对调解业务指导的全面覆盖。目前,各村均有“法律明白人”和邻里乡亲调解队,在杨柳塘镇、马号镇设立两个法官工作站,在双井镇龙塘村设立一个传统村落保护法官工作站,将所辖的三个乡镇共计26个村作为诉讼服务点,充分发挥“马锡五审判方式”优势,开展调解指导、法律宣传、巡回调解等工作。今年以来,已巡回调解72次。

  勾好法治宣传“混合针”,筑牢多元解纷氛围

  法庭以“双语”为沟通桥梁,建立普法宣传“一周一村”机制,利用赶集日、“姊妹节”“芦笙会”等苗族传统节日,深入学校、村寨等开展普法活动,利用法院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网络平台加强典型案例宣传,联合辖区“一办两所”、村支两委、调解组织,结合设立的诉前委派调解中心、少数民族调解室、法官工作站,以站点为依托,开展“巡回调解”,进行“现场”普法。今年以来,共计宣传典型案件5件,开展法律宣传21次。(吴向东)

[责任编辑:王雪松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