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开新局 砥砺奋进向未来-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勇立潮头开新局 砥砺奋进向未来

2024-02-01 16:36:35  来源:贵阳日报

勇立潮头开新局 砥砺奋进向未来

——双龙航空港经济区2023年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两主一特’,稳抓‘五大经济’……”2023年伊始,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党工委、管委会聚焦主责主业,定下了年度目标任务。

   回望全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2023年,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下称“经济区”)承压而上、逆势而进,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让产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工业经济稳中有进,物流经济方兴未艾,开放型经济活力迸发,旅游经济蓬勃发展……2023年,经济区“五大经济”稳步前进,民生福祉进一步提升,经济运行整体呈现出“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工业经济稳中有进

  工业兴则百业兴,工业强则经济强。2023年,经济区围绕“强省会”决策部署以及“两主一特”产业发展定位,深入实施“强工业”战略,突出抓好工业产业、工业企业、工业项目、工业园区,全力推动工业大突破。

  一年来,经济区聚焦项目建设,狠抓项目开工和项目推进,建立在建项目、新开工项目、拟入库项目“三张清单”,推进标准厂房五组团、丰树双龙综合产业园等一批入库项目开工,推进标准厂房一组团和六组团、佳海产业园、天利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

   第三方运营产业园区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为深入贯彻落实产业园区的发展要求,经济区积极抢抓新发展机遇,全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并制定出台“产业大招商工作实施方案”,大力实施产业招商,千方百计引企入园,积极发挥厂房招商引资、助推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作用,以新型工业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出台《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2023年企业上规入统激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落实惠企政策支持和保障服务,从财政、税收等方面支持企业发展,并在土地、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保障,助力工业企业提质增效、上规入统,为后续发展带来新动力。

   强有力的措施与服务,有效激发了工业企业的活力。2023年,经济区完成全口径工业总产值99.26亿元;新增上限入统工业企业12户,完成数位居全市第一,已连续三年实现工业企业上规正增长,夯实了发展根基。

图为顺丰规划图

  物流经济方兴未艾

  贵阳独特的空港区位优势为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临空现代物流园已汇集博凯医药物流园、丰泰(顺丰)电商产业园、圆通贵州智创园、茅台智慧物流园等14家知名物流企业,形成一个占地6000余亩的临空物流集聚区,物流产业聚集成势。

  为全面提质升级物流园区、大力发展物流经济,2023年,经济区聚焦东部航空偏好型物流园建设,以“一局四中心”项目为核心,不断完善口岸配套,提升物流枢纽功能。同时帮助物流企业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政策支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在建项目加速落地、拟建项目顺利开建,扩大物流规模,补齐设施短板,全力打造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为贵阳贵安实施“强省会”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物流支撑。

   这一年,国际货运中心项目通过海关验收,随着“一局四中心”各开放平台及指定监管场地的建成投用,经济区形成了完备的“1+4+5”(1即一个航空口岸,4即4个指定综合监管场地,5即一局四中心)口岸物流服务体系,对外开放能级不断提升,集疏能力进一步增强。

  这一年,经济区新增规模以上物流企业5家,规上物流企业总数达13家;贵州博凯医药物流园、贵阳丰泰电商产业园、圆通贵州智创园成功申报为“贵州省绿色物流园区”;物流项目就业人数达3243人,较2022年增加845人……经济区的物流规模持续扩大、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这一年,经济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收占全区GDP比重的21.1%,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6.5个百分点;新开工在建物流项目6个,总投资24.3亿元;规上物流企业总营收达7亿元,在2022年基础上实现翻番,物流经济发展指标稳步提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图为博凯物流生产一线

  开放型经济活力迸发

  开放,是2023年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

  作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全省“1+9”对外开放创新平台之一,经济区是贵州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发展开放型经济是经济区的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战略选择。2023年,经济区持续推进开放平台建设,着力完善开放口岸功能,积极构建跨境电商生态圈,不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提升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能级,为全省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一局四中心”是经济区重点打造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2023年,经济区全力推进“一局四中心”及综合指定监管场地建设,完成各项主体设施建设。其中,国际货运中心于6月28日正式投用,进境水果、冰鲜水产品等指定监管场地也相继获批,并于10月18日纳入海关总署综合指定监管场地名单,让贵阳机场航空口岸具备了指定商品进口资质,也让经济区的开放口岸功能进一步完善。

   依托综合指定监管场地,经济区积极对接年年有鱼、昆明椰象等龙头企业,推动项目快速落地。2023年12月13日,贵州首条全货机航线(贵阳往返加尔各答)正式开通,为经济区进一步构建起“出口直放、进口直通”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走出去”也“引进来”,经济区积极融入国际大循环,开放之门越开越大,开放之路越走越宽。

  在建好开放平台、完善开放口岸功能、推动项目落地的同时,经济区还充分发挥中国(贵阳)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集聚功能、公益性服务功能,依托良好的跨境电商服务体系,吸纳全市范围内52家跨境电商企业入驻平台。同时全力打造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产业孵化园,积极出台孵化措施,通过免费给企业提供办公用房支持,采取合理的年度效益考核机制,不断聚集跨境电商企业,完善跨境电商生态圈。

  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2023年,经济区开放型经济迎来稳步发展:外贸进出口完成68.7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3122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三大经济指标,超额完成了市级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

图为贵阳机场

  旅游经济蓬勃发展

  2023年初举行的产业大招商工作会上,经济区将旅游经济纳入了“4+1”经济的核心板块,为经济区文旅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围绕“强旅游”目标任务,一年来,经济区依托市场主体培育、旅游业态升级、服务质量提升、项目提质增效“四大行动”,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持续强化“贵人服务”,大力实施产业招商,加快推动项目建设,深挖存量企业潜力,擦亮了贵州“空中门户”,增强了企业活力。

   为推进文旅项目平稳有序建设,经济区上下积极走访企业,了解企业需求,指导企业申报“四化”旅游产业化基金,为企业缓解成本压力。同时与贵州民航产业集团、贵州多彩贵州城有限公司等企业座谈,掌握各旅游产业项目和待开发资源,为旅游产业提质增效打下基础。此外,经济区还全力推进“山地+旅游”和“红色+旅游”工作,积极协助推进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影响力。

   在做好服务与跟进、加快推进文旅项目建设的同时,2023年,经济区还加大产业招商力度,鼓励多彩贵州城、中铁国际生态城深入挖掘现有资源潜力,积极引入新业态、新活动、新体验,不断创造新的消费热点,聚集人气,并帮助企业积极申报2023年度贵州省文旅融合创新示范项目,提升存量市场主体的竞争力。积极挖掘存量住宿业企业的发展潜力,分批次做好住宿业企业上限工作,鼓励企业做好“淡季营销”,努力吸引客源,不断增强旅游经济的活力。

   2023年,经济区文旅活动、文体赛事不断,赏花季、购物节、向阳跑、泡泡岛音乐艺术节……一个个活动的开展,扩大了经济区的知名度,也为经济区文旅商贸企业带来了人气、汇聚了商气。

  2023年,经济区的3家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人数246万人次,同比增长62.3%;累计旅游综合收入4055.9万元,同比增长97.87%。限额以上住宿业企业从2022年的5家增加至13家,旅游经济完成限上住宿业营业额1.1亿元。

   一些旅游景点及商超的表现尤为亮眼:贵州龙川极地海洋世界,全年累计接待游客30.9万人次,同比增长119%,旅游综合收入比2019年度增长3.9%;经济区亦商亦旅的最大商超——砂之船(贵阳)奥莱,年度客流量更是突破1000万人次,年销售额突破13亿元,同比增长33%。

图为贵州多彩城

  配套经济多元发展

  配套设施健全完善,可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要素保障,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23年,经济区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新建和改造污水管道11.23公里;建设完善中兴西路交小碧西路人行立体过街设施,并打通学堂西路“断头路”,解决了花语墅、龙腾小学、宝能科技城交通不畅的问题,同时积极推进双龙北线西、规划道路一、物流二号路延伸段等项目建设;标准厂房开工90.55万平方米、建成71.64万平方米;全年完成工业用地收储1001.8亩;积极推进人才保租房建设,全年共投用保障房3424套,其中人才保障性租赁住房710套……这些都为经济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要素保障。

  在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经济区还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出台了一系列优惠配套政策,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擦亮“贵人服务”品牌,令外来投资者舒心、安心、省心、放心。

  配套经济多元发展,为经济区聚产业、汇人气,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回望2023,展望2024,成绩来之不易,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经济区的发展方向愈发清晰、发展路径更加明晰。

  2024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是推进“强省会”行动的奋进之年,也是经济区发展的第十个年头,经济区提出了紧紧围绕“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工作总基调,以推动“4+1”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总方向,紧盯“五个一百”目标,扎实推进全年经济目标任务。

   十年磨一剑,奋发正当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明路径、强信心,锚定全年目标任务,迎着春光再出发。

图为老干妈办公大楼外景

  【亮点点击】

  经济区第三方产业园区建设“加速跑”

  “目前,佳海园区一期14栋厂房及配套楼已建完,正在进行最后的验收阶段,预计3月即可正式交付投用,届时企业入驻率可达80%以上。”1月24日,记者走进佳海贵阳临空产业园,贵阳佳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巧详细介绍了项目情况。

   佳海贵阳临空产业园项目是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一个第三方运营产业园区。这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由第三方机构开发和管理,相比政府直接投资管理,有着专业性强、成本相对较低、经验丰富的优势,更能为园区发展提供专业助力。

   佳海贵阳临空产业园于2022年10月开启建设,二期项目也于2023年12月正式动工,预计2024年底完成建设,项目三期、四期的建设也将争取在下半年同步开启。

   佳海贵阳临空产业园总投资8亿元,总用地面积217亩,建筑面积22.3万平方米,将打造以临空制造为主题的中小企业产业园区,预计建成后年营收10亿元。

   “这是佳海在西南片区的第一个产业园项目,之所以选择贵阳,是因为贵阳有着良好的营商环境、巨大的发展潜力,‘强省会’战略等也吸引我们。双龙作为贵州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西部陆海新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和物流枢纽,有着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同时,这里还汇聚了老干妈、柏强制药等一批实力企业,产业氛围十分浓厚。”张巧说,不仅如此,经济区管委会及相关部门务实的工作作风、真诚的合作态度等,也坚定了佳海在经济区发展的信心。

   目前,与佳海贵阳临空产业园一样的第三方产业园区项目,经济区已签约8个,其中重资产项目7个,总投资45.15亿元,涵盖丰树综合产业园、联东U谷·双龙航空港智造园等,总用地面积969.6亩,总建筑面积99.2万平方米。

   为提高园区企业的入驻率,2023年以来,经济区全力以赴与第三方园区运营企业开展政企联动招商工作。

  “截至目前,已签约项目35个,在谈项目22个。”据经济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李炎介绍,为不断提升园区的专业运营服务水平,下一步,经济区将紧盯市场趋势,对园区发展方向、招商产业进一步研判,针对性地优化招商方案,同时借助经济区的主场优势、政策优势,充分发挥运营企业招商与市场优势,加快招募优秀企业入驻园区,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持续提升园区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

   “截至2023年年底,佳海项目已签约了以重庆阿泰可科技等为代表的一批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佳海在抓好项目建设的同时,围绕重点招商领域,继续深化招商工作,吸纳一批优质企业入驻,不断补链、强链、完链,形成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并与经济区共同发力,联合招商,形成‘招来一家,引来一群,聚成一片’的产业发展格局。”张巧信心满怀地说。(记者 杨源 邹佳宴)

 

[责任编辑:邓娴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