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2023年学术委员会暨“防治作物细菌病害绿色农药创新与应用”成果评价会在贵阳召开,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波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的16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齐聚贵州大学,共话绿色农药创新与应用。
“科学研究一定要围绕问题来开展,技术创新要解决问题,成果转化一定要把内容写在祖国大地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宋宝安说,绿色农药也是新质生产力,未来绿色农药的发展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结合日益紧密,将极大提高绿色农药的创制效应,而基因编辑技术与农药创制的结合,也将极大提高绿色农药的研发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柏连阳表示,湖南与贵州是近邻,从贵州大学实验室走出来的成果绝大部分在湖南都可以适用,希望实验室能够出更多的成果,助力湖南农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云南大学教授张克勤说,重点实验室与企业结合以后,把基础的研究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然后大面积推广,为农业防灾减灾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与会院士和专家学者纷纷表示,要充分发挥各自科技优势与资源优势,建立科技合作长效机制,加强在学科建设、项目申报、科研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据悉,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目前已创制出10余个绿色农药新品种,获得专利授权300余项、国家级别科技奖励15项,有效解决了稻麦田看麦娘属杂草和稻田抗性稗草、千金子等的防控技术难题。2023年,创制了5个除草剂品种,推广面积突破7000万亩。此外,在粮食作物和蔬菜作物的病毒病理防治中,该实验室创制的毒氟磷推广面积累计突破了1亿亩次。(记者 王雨 实习生 蒲师芹 吴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