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施秉:非遗“老手艺”让村民吃上“技术饭”-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贵州施秉:非遗“老手艺”让村民吃上“技术饭”

2024-04-01 14:17:53  来源:施秉县委宣传部

  “前段时间,我们组织了一次绣娘的培训,现在又刚好有新订单。这真是太好了,大家可以把学到的技术用在实际工作中,而且还能多赚一些钱。有的订单一件就能赚500元,最少的也有8元一件。真是又学技术又赚钱,大家都很高兴呢!”在贵州省施秉县马号镇六合村,苗腾刺绣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潘阿香高兴地说。

培训会现场

  苗绣,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手工技艺,于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如今,随着农文旅的深度融合,苗绣已从“小众”走向“大牌”,从“普通”变为“特产”,不仅展现了非遗文化的新活力,更为当地村民打开了一扇通往富裕的大门。

绣娘们集中刺绣

  “我自幼跟着母亲学习苗画、刺绣,对我来说就是生活中最平凡的一件事情,以前我们都是做给自己和家人穿。现在不一样了,村里的大学生毕业后回来开了家公司,政府也给了他们很多支持,把我们的苗族刺绣卖到外面去了。这样不仅能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苗族文化,还能让我们靠自己的手艺赚钱,生活变得更好了。”六合村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传承人刘水友说。

六合村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传承人刘水友教绣娘剪纸

  “家里有老人、有小孩,出不了远门打工。不过咱们在家也能忙起来,种种地、搞搞农活。而且,农闲的时候,咱们还能接点刺绣的活,赚点外快。咱们农村消费本来就不贵,这钱对我们来说也很重要,能照顾好家里,还能多出点零花钱,挺好的!”村民张大姐高兴地对笔者说。

绣娘们展示绣片

  这只是施秉县以技能提升带动增收致富,让农村妇女以“老手艺”吃上“技术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施秉县以苗族刺绣为引擎,依托独特的非遗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创新探索“非遗+”经济发展新路径,吸引特色民族文化加工企业进驻,形成涵盖研发、生产、销售与旅游观光为一体的苗族刺绣产业链。同时,采取“公司+实训+农户”的模式,将企业生产链延伸至村寨、订单直接与农户对接,实现苗族妇女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与增收,让大山里的“非遗”焕发出勃勃生机。

[责任编辑:王雪松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