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和美有“余”-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乡村振兴 和美有“余”

2024-04-08 17:59:14  来源: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

  

  贵州余庆有个村子,村民们把政府的“办事窗口”“搬”到了自己家门上,成为自家的“数字门牌”。

  这个村子正是坐落在余庆大山深处的白泥镇魁龙村。晨露未消之时,村民周华祥便拿出手机扫一扫该“门牌”,白事办事申请即刻就在手机上完成。

  余庆县白泥镇魁龙村烤烟基地。(金枭枭摄)

  “这块门牌可不得了哦,它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特别是在农产品销售方面,让我们摆脱了过去挑担背篓到集市上叫卖的传统销售方式”。周华祥说,“有了这块‘门牌’,直接在手机上卖,方便又快捷。”周华祥说。

  啥是“数字门牌”?

  “就是印制有二维码的门牌,在家里通过扫描二维码,便可进入微信小程序的专属界面,实现特产特销、办事申请等功能。”魁龙村党支部书记黄连军解释道。

  尽管山江相拥,身处内陆,也挡不住贵州遵义余庆“走出去”的心。一个小小的“门牌”,背后是余庆县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的大布局。

  “我们紧紧抓住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的建设机遇,打造数字化运用场景,通过小小‘数字门牌’有效连接“大市场”,为‘余货出山’打通了线上新通道!”余庆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娄方劲说。

  春暖花开,余庆县松烟镇二龙村的万亩茶园春茶采摘正当时。(金枭枭摄)

  眼下,“挂”在“数字门牌”里的春茶特产正在陆续出售。出俏之场景与茶海间春忙之景别无二致,各自繁忙,且各呈生机。

  走进“新农人”毛承秀开办的余庆县凤香苑茶业有限责任公司里,工人们正在这里加快建成示范加工厂,并运行贵州茶海外品牌运营店,现场忙得有序且火热。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的茶叶已出口茶叶到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毛承秀介绍道。

  围绕“富”字做文章,余庆县将茶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打造。目前,该县现有茶园面积21.3万亩,茶叶经营主体84家,相关从业人员6.38万人。2023年,余庆县完成茶叶产量8516吨、产值7.97亿元,已连续6年进入“全国茶业百强县”行列。

  遵义港余庆港区沙湾码头。(金枭枭摄)

  春山上,嫩芽满头染青草漫漫;码头里,货物满船赴江水悠悠。构皮滩水电站船阐、遵义港余庆港区沙湾码头合力打通了高原“黄金水道”,让乌江正在成为沿岸发展的重要开放通道,使余庆县成为西连贵阳、东出湖南、南下两广、北上重庆的重要交通物流枢纽区。

  余庆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水上中队长李佳远说,随着长江经济带不断建设,余庆融入长江上下联动、干支联通、东西互补的发展格局已经陆续形成,余庆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联动优势更加明显。

  山水之贵,在于将生态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和交通优势,以实现弯道赶超。从茶产业、新型建材到新型烟花产业等一批批特色产业、优势产业,越来越多的优质黔货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走出乡村、走出大山、走向大市场。2023年,余庆县水路货运船舶进出港830航次,包含散货、集装箱和大件运输,共计运送进出港货物40多万吨。

  线上,“数字门牌”通达千万市场;线下,大江奔流通向千湖百川。余庆县对群众生活支柱、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生活秩序等内在品质的提升上,体现在了路通物联的变化中,展现在了产业美向发展美的转型中。

  余庆县大乌江镇凉风村粮食生产基地。(金枭枭摄)

  “余庆县在基础设施补短板上、休闲农业促增收上、积善文化树新风上下、数字乡村强治理上苦下功夫,最终实现:农业有钱赚,农村环境美,农民幸福指数高。”余庆县乡村振兴局局长田茂国说。

  二十多年前,面对农民群众“求富、求学、求乐、求美”的热切愿望,遵义余庆在乌江两岸探索开启“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创造了中国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案例。

  如今,遵义余庆铆足干劲,奋力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金枭枭 王胜旺 石影 刘琰)

[责任编辑:吴雨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