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山峡谷间“唱响”桥梁建设者“奋进之歌”-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在高山峡谷间“唱响”桥梁建设者“奋进之歌”

2024-05-01 09:47:02  来源:新华网

  “啊,我们是贵州公路人;啊,奋进的公路人……”在牂牁江大桥合龙仪式现场,音响里反复播放的歌曲《万水千山公路情》,罗德胜听得心潮澎湃,不时哼唱几句。

  站在牂牁江大桥桥面上,看着大桥即将合龙,担任项目副经理的罗德胜满脸欣慰。

图为在建的牂牁江大桥。新华社记者骆飞 摄

  “很喜欢这首歌,唱出了我们公路人的心声。”罗德胜说,能参与修建这样一座世界级的大桥,是职业生涯中很自豪的事。

  作为贵州交建集团投资建设的纳晴高速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牂牁江大桥地处贵州晴隆、六枝等4县(区)交界处,全长1849米,主跨1080米,桥面至江面最高距离达380米。目前,这一桥梁高度在世界百座高桥中排名第12位。

  罗德胜所在的纳雍至晴隆高速公路第T15合同段项目经理部(简称“纳晴T15标”),位于牂牁江峡谷边上,距离大桥建设地有近8公里的山路。

  修建大桥的这几年,罗德胜几乎每天要在项目部与大桥建设工地之间往返多趟,寒来暑往,与工人们一起坚守在大桥施工现场。

  “我负责统筹整座桥的各项施工调度。这次合龙吊装,完成也就几个小时,但前前后后大家准备了很久。”罗德胜说。

  牂牁江大桥主桥钢桁梁共有73个节段,最大重量为231.3吨,梁段总重量达1.6万余吨,采用现场拼装、缆索吊系统吊装的方式,从大桥主跨中部向两岸同步对称架设。本次合龙段吊装的是晴隆岸QZ04号节段,节段重量为219.2吨,吊装高度约109米。

  “纳晴T15标”主管技术员王恩旭介绍,为有效解决合龙段吊装重量大、吊装空间有限、相邻两节段对接精度要求高等技术难题,建设团队采用了吊装能力达300吨的智能化缆索吊装系统进行吊装,努力将重要吊装节点的误差控制在合理区间。

  当合龙指令下达后,随着缆索吊装缓缓下降,最后一个节段钢桁梁精准地安放到预定位置,牂牁江大桥于4月28日顺利实现合龙。

  4月28日,“纳晴T15标”主管技术员王恩旭正在进行设备调试。新华社记者骆飞 摄

  “大桥顺利合龙是对所有参与修建这座世界级大桥的人们辛勤付出的肯定,让我们更有信心建设更多具有挑战性的桥梁工程。”王恩旭说。

  碧波荡漾的牂牁江,两岸崇山峻岭,壁立千仞。复杂的地质条件、多疾风骤雨的气候条件,给大桥施工带来不小的挑战。

  回忆起主缆索股牵引的日子,“纳晴T15标”负责人赵明富感慨,为了攻克高空作业安全风险大,精准定位难度高,以及高山峡谷昼夜温差大带来的线形控制难等问题,项目部以“白天牵引、夜间调索”的交替施工模式,确保安全高效完成施工。

  这些年,牂牁江大桥建设者们的辛苦付出不仅实现了“长虹跨山河”,也为贵州桥梁建设注入了智慧力量。

  为解决传统大跨径钢梁顶推施工速度慢、钢梁拼装场地受限等难题,建设团队首创了“无导梁拖拉式顶推”施工工艺;此外,施工团队自主研发了2米×4米贝雷片超大跨支架系统,打破公路行业传统321贝雷支架系统跨度限制的瓶颈……

  “纳晴T15标”总工程师付华介绍,依托牂牁江大桥建设,项目团队已取得实用新型专利6项,提炼总结了移动式支架钻芯平台创新工艺等20余项,有效提升了工程品质。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合龙仪式结束后,罗德胜等人在大桥上高唱着《团结就是力量》,嘹亮且充满力量的歌声伴着山风,回荡在高山峡谷间。

  合龙后的牂牁江大桥设备轰鸣不息,工人们始终坚守岗位,在高山峡谷间“唱响”桥梁建设者“奋进之歌”。(记者骆飞)

[责任编辑:邓娴 黄勇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