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主题党日活动,让我第一次走进铁山村。
由于地势偏远,又没有什么主要的经济来源,铁山村一直是当地贫穷落后的代表。而现在通过政府帮助及烟草公司的大力支持,铁山村聚焦烤烟产业发展,蹄疾步稳,已初步取得良好成效。
从桐梓县木瓜镇出发,汽车沿着盘山公路蜿蜒前行,在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峰后,我终于来到了位于山顶的铁山烤烟种植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成片垄体饱满、垄向一致的土地,一条条笔直的垄体在阳光下格外耀眼。“我们水坝塘这边辖区土地资源比较分散,所以基地也不全是连片的,这个铁山烤烟种植基地是我们去年就开始打造的千亩连片基地,是我们打造的‘珍珠项链式烤烟种植基地’上最大的一颗‘明珠’。”桐梓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水坝塘烟叶工作站站长周郑刚介绍道。
镇村合力办实事
木瓜镇地处桐梓北部,毗邻重庆,农业是其支柱产业。2023年,木瓜镇围绕产业发展定位,将烤烟生产作为富民强镇最重要的产业来抓,镇政府建立了烤烟发展扶持机制,实行年终单项考核,即对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村,设置一、二、三等奖予以奖励。“在2023年铁山村已获得烤烟生产发展一等奖,通过这种激励方式,不仅能带动烤烟产业发展,村民收入也得到了提高。”木瓜镇党委书记曾亚春说。
铁山村依托政策及自身资源优势,充分发动群众种植烤烟。2023年引进投资150万元左右,用以整治全村荒地,开荒1000余亩,盘活闲置了土地资源。通过修建烟区道路、育苗棚及购买农机等措施,配齐了烤烟发展必备的基础设施,确保高标准打造烤烟种植基地。“我们铁山村由于整村搬迁,约1000亩土地是荒了的,现在用这些土地种植烤烟,有效的盘活了我们闲置的土地资源,还为我们当地的村民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机会,村里面的人都乐意,谁都想自己家乡发展好。”铁山村村民田小框开心地说。
企民携手谋发展
铁山村虽然在烤烟生产上有种植基础,但原有的烘烤设备全部老化,需全部予以拆除。依托“东西部协作珠海援建项目”,铁山村引进珠海企业援助新建烤房50间、晾烟棚1050平方米、仓储室255平方米、炉具门窗50套等,完善了烤烟烘烤配套设施,有效提升了烤烟生产的积极性。烤房建好后移交村级合作社进行管理,烤房租赁收入按照5%的注入集体经济,覆盖群众70户,直接提升了群众资产性收益。目前,铁山烤烟生产基地每年实现综合产值400万元,创税收近40万元,社会经济效益明显。
铁山村积极发展新烟农,把培育新烟农作为烤烟产业发展的源动力来抓,通过大户引领、群众参与,2023年参与烤烟种植的农户达到了150多人。村里根据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差异,自发组织起一支专业的产业工人队伍,分为田间劳作、运输、后勤等不同工种,联农带农效益更加明显,有效保障烤烟产业可持续发展。
产业带动谱新篇
铁山村适宜烤烟种植的耕地面积较大,土壤条件较好,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年降雨量900-1100毫米,在这里种烟具备一定的土壤和气候优势。但在烤烟产业发展中,铁山村一直存在缺乏种烟人才的短板。“其实这种情况在我们发展烟叶生产的时候出现了很多,找到种烟地之后更重要的是要找到种烟人。铁山烤烟基地因为有种烟技术能手领头干,加上对当地村民的培训,才能迅速发展得如此好。”水坝塘烟叶工作站铁山村片区生产技术员李毅说道。这两年,通过引进种烟能手和培训当地村民,再加上积极新建、改造相关设施设备,铁山村烤烟产业发展呈现出一片大好态势。
目前,铁山烤烟基地的各项配套设施已建设完毕,我们看到了新建的烤房、育苗大棚,也看到了各方为铁山烤烟生产发展所做的努力。合作社提供专业化育苗、专业化机耕等专业化服务,烟草公司给种植农户提供运输补贴、技术指导等,都是铁山烤烟产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2024年,铁山村计划在原有种植烤烟的基础上,通过茬作的方式种植白菜、大头菜等蔬菜,将烤烟基地进一步打造成烤烟综合体。经过这两年的发展,铁山慢慢由大家口中“不毛之地”变成了如今的“金山”,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闪闪发光”,成为真正镶嵌在桐梓县群山中的“明珠”。
近年来,桐梓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为了发展烤烟产业,积极协调县、镇政府、引进种烟大户、改善设施设备、提供政策技术支持......不断地创新工作措施,“目前全县烤烟生产收购计划比2023年已有所增加,烟叶质量评价位居全省前列,真正做到了烟农满意、工业认可。”桐梓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局长(经理)夏吉林说。(高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