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工匠精神 点燃成才之光——写在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圆满闭幕之际-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弘扬工匠精神 点燃成才之光——写在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圆满闭幕之际

2024-05-11 09:14:18  来源:贵州日报

弘扬工匠精神 点燃成才之光

——写在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圆满闭幕之际

闭幕式现场。记者 郑宇潇 摄

  “未来,我将继续传播茶文化,同时把茶艺带入乡村,开展特色培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在茶艺项目获得优胜奖后,贵州选手冯丹丽说。

  冯丹丽是贵州丹心致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一名高级茶艺师,在本届大赛舞台上负责展示茶艺技能,她希望能有更多人通过这次展示关注贵州茶,爱上贵州茶。

  5月10日,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在贵阳圆满落幕。大赛11个项目共计决出22金44银66铜,其中,贵州共获得3枚金牌、8枚银牌、5枚铜牌,团体排名全国第二。

  大赛成功举办,一方面继续释放该赛事在全国范围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相关领域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将激发全省乡村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施展才干、建功立业,为贵州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注入强劲人才动力。

  用心办赛 让参与者感受热情与温度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5月8日,走进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登录大厅,志愿者胡国庆微笑着询问前来咨询的观摩人员。

  胡国庆是大赛场馆志愿者服务台组组长,是一名来自贵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二学生。今年4月,学校根据大赛组委会安排,号召学生们参与大赛志愿服务工作。胡国庆认为,这是一次增加阅历、提升能力的好机会,毫不犹豫报了名。

  入选后,胡国庆和同伴们一起,接受了志愿服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接待礼仪、赛事场馆分布、大赛概况和乡村振兴的相关知识。”胡国庆说。

  为做好大赛接待工作,组委会从2所贵阳市属职业院校招募并培训了350名青年志愿者,分别在“一场三站”、酒店、比赛场馆等地开展线路引导、信息咨询等服务。

  此次大赛是贵州第一次承办全国性职业技能大赛,也是贵州承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职业技能竞赛。确定在贵阳举办以来,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经验不足的实际情况,贵州积极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争取指导支持。两部相关职能部门多次到贵州对各项筹备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给予有力指导,使筹备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围绕“简洁、绿色、安全、特色”的办赛要求,贵州还成立分管副省长为主任、23个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大赛执委会,多次研究部署大赛筹办工作,并建立起方便、快捷、高效的沟通联络和工作调度机制。

  作为大赛的承办方、东道主和参与者,贵州构建“前端服务+后台指挥+定点保障”的调度体系,组建1000余人的服务保障团队,在综合协调、活动保障、赛务保障、展演保障、后勤保障、宣传保障、市场推广、接待服务方面,尽最大努力让参与者感受多彩贵州的热情和温度。

  “从专业性来讲,比赛场馆布置十分合理,整个比赛过程非常顺利。”来自河北的农机修理项目(职工组)参赛选手田臻说,东道主以充分的赛事准备工作为他的首次贵州行增添了融融暖意。

  用情参赛 赛精湛技艺展技能风采

  养老护理项目赛场上,由真人扮演的老人躺在床上,选手们为其进行轮椅转移等操作;在砌筑项目赛场,选手们在8小时内独立按设计图纸完成作品;在汽车维修项目赛场,选手们查找故障或排除故障,再给出维修方案……

  5月8日至9日,本届大赛各位选手同台竞技、各展所长,在技能成才的广阔舞台上展示精湛技艺,展现技能风采。

  贵州派出22位选手参赛,共获得3枚金牌、8枚银牌、5枚铜牌、4个优胜奖,团体排名全国第二。

  其中,贵阳市选派的4名选手全部获奖——餐厅服务职工组选手张国艳获得1枚金牌,美发学生组选手林燕获得1枚银牌,电工职工组选手程超获得1枚铜牌,茶艺职工组选手冯丹丽获得优胜奖。

  选手们在赛场上挥洒汗水、大显身手,用实际行动证明——苦练技艺、掌握精湛技能,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在养老护理项目,来自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的贵州选手陈惜睿获得了学生组铜牌。为在比赛中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她备赛期间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在备赛的一个月时间里,我几乎都是从早上8点练习到凌晨2点。”陈惜睿说。

  在中式面点项目,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学生康进摘得学生组一枚铜牌。在康进的双手上,大小刀疤有二十多处——这是他为了练习食材雕刻留下的。“学校每天都要统一关灯,我就打着手电筒练,灯不够亮,雕刻刀划破手指是家常便饭。”康进说。

  …………

  激励广大乡村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本届大赛上,参赛选手们背后付出的艰辛无不体现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工匠精神,必将为乡村振兴的磅礴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搭建平台 培养乡村振兴人才

  乡村工匠在乡村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促进就业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通过传承优秀传统技能技艺、培训带动更多群众参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服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在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1号馆,乡村工匠技能技艺展示交流活动与赛事同步进行,全国各地的乡村工匠名师在这里大展“绝活”。来自江苏省盐城市的国家级非遗大丰瓷刻代表性传承人陈银付用金刚刀在瓷器上,一点一点敲出精美的图案。

  陈银付说,活动为乡村工匠名师们提供了一个十分便利的交流平台,“全国最优秀的乡村工匠名师都带着作品来到这里,使我们得以在短时间内互相交流,这机会非常难得。”

  大赛不仅为乡村工匠搭建展示技艺及交流沟通的平台,还是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催化剂。

  技能是立身之本,也是就业之基,大赛能带动劳动型人才向技能型人才转变,提升群众就业创业能力,为助推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汽车维修项目裁判员陶春成是内蒙古环成技工学校的一名汽修教师,他的两位学生也参加了此次大赛汽修项目比赛。

  “国赛引领了行业水平,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陶春成说,这样高规格的职业技能竞赛,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这是他们在书本上学不到的。”

  陶春成认为,大赛能够激励大家在技能成才、技能就业、技能报国之路上越走越远。

  这场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大赛,是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部署、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举办的国家级专项职业技能赛事;为广大乡村劳动者成长成才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激发他们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大显身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记者 罗亮亮)

[责任编辑:刘昌馀 吴雨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