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化“产学研用”协同联动,落实人才引进保障政策——
让科技人才“放开手脚”创新
“实施技术入股,能激励科技人员积极将技术进行产业化,根据企业需求做好技术研发和设计。”贵州深碳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舟说。
李舟团队是通过贵州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的首批“科技入黔”团队之一,致力于碳捕集技术——通过研制的产品将烟气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进行资源化利用或地质埋存,实现工业领域的二氧化碳减排。
团队以南方科技大学先进碳捕集技术为内核,所研发的碳捕集材料性能和碳捕集工艺在捕集成本、捕集能耗、吸附容量和使用寿命等方面,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能为传统资源型企业提供负碳解决方案。
“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借助贵州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院这个平台,不仅能帮助我们与工业园区协同,了解企业技术需求,更能通过实验场地进行中试,将技术进行一定规模的生产测试,用以验证大规模生产的可行性,这是成果转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李舟说,这正是团队与贵州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院这样的新型研发机构合作的意义所在。
贵州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院提供研发平台,南方科技大学团队提供技术,融合社会资本,以项目孵化的方式,于2023年3月成立贵州深碳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建立10多人的运作团队,研发人员比例超过50%,并引进专业的市场推广人员,打通产学研用的整个环节,进行市场化运作。
“贵州在碳中和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实施路径,我们非常看重贵州在碳捕集技术方面的市场需求,与贵州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院实现深度合作,把我们的技术在贵州落地推广。”李舟说。
“作为贵州科技体制改革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研究院成立的目的,就是要用好政策,借助‘科技入黔’引入省外优秀技术团队,打通技术创新到市场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找寻最需要、最适合的科技成果在贵州‘落地生根’。”贵州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胡圣伊凡说。
2022年8月25日,贵州省人民政府与南方科技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暨共建贵州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院专项协议,通过共同建设贵州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院,围绕清洁能源、新材料、碳治理等绿色技术,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开展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
2022年12月30日,贵州首次与省外高校合作共建的无级别、无编制、自主运营、企业化管理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贵州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院挂牌运行。该研究院积极对接贵州省各类能源企业、新材料企业,为多家企业转型升级出谋划策,为高排放企业、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科技支撑。
该研究院以市场需求作为技术引进的重要方向,进行项目团队选择。目前,研究院已完成办公场地与实验室场地建设任务,储备项目62个,引进院士团队3个,孵化科技型企业7家,涵盖了新能源、新材料、碳治理、生态环保、高端装备等诸多领域,已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并成功搭建双碳技术研发平台。
“我们目前技术项目所涉及的领域,既是贵州生态发展、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世界级的难题,需要借助国内先进技术和人才共同攻克。”胡圣伊凡说,该研究院积极聚焦贵州省重点产业技术攻关,已获得贵州省科技厅重大成果转化项目2项、技术研发及服务创新能力建设项目1项。
“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科技成果从研发、测试、中试到量产,每个环节都需要研究和推广费用。”胡圣伊凡表示,该研究院积极探索“政产学研金服用”的一站式项目引进模式,与省内多家投资机构达成合作意向,与其中部分机构进行小规模的内部项目路演,多个项目已经得到投资机构的认可。
“有了科技金融的保驾护航,科技创新项目顺利进入市场,真正做到增链、补链、强链,带动发展。”胡圣伊凡说,研究院与地方政府一起落实人才引进保障政策,对于符合要求的人才及团队给予支持,包括薪酬、住房、子女入学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形成“府院协同”,以提升项目团队的创新热情,让科技人才“放开手脚”搞创新。(记者 张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