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育并举用好人才力量 以科技创新推进“富矿精开”-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引育并举用好人才力量 以科技创新推进“富矿精开”

2024-06-11 10:48:12  来源:贵州日报

  引育并举用好人才力量 以科技创新推进“富矿精开”

  近日,胜威化工集团福泉生产基地,见到和云鹏时,他正分析生产系统导出的相关参数,判断设备的实时运行情况。

  和云鹏是胜威福全化工有限公司生产部主管,5年前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毕业入职胜威,很快从职场“萌新”成长为技术骨干,职业前景一片光明。

  “公司的‘师带徒’方式和相关管理技能培训,让我的工作能力有了极大提升。”和云鹏说。

  重视培育本土人才,是胜威福全化工有限公司人才战略之一。该公司通过“政校企”合作,打造专项定制班及定向委培班,并成立福泉胜威培训中心开展适岗培训、师带徒培训,不断提升员工职业技能。目前,该公司1100余名员工中福泉籍就有830人,占比超过公司员工总数的四分之三。

  引才、爱才、重才,是企业技术升级与产品创新的动力源。目前,胜威福全化工有限公司已逐步构建起“钛-磷-硫-铁-钙”全资源循环耦合利用产业体系,并与省科技厅共同成立胜威化工新材料研究院。在科技创新引领下,该公司生产的钛白粉填补了省内产业空白,生产的七水硫酸亚铁为贵州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铁源保障。今年,该公司总产值预估将突破55亿元。

  “人才、资源禀赋和科技创新,是胜威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保障。”胜威化工集团董事长赵磊表示,将大力引育高端人才,打造高效能产业团队,充分利用贵州省产业政策与优质资源双重优势,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松桃自治县地处闻名全国的“锰三角”。这些天,省地矿局103地质大队技术员们正在当地找矿。“85后”博士谢小峰是找矿主力军的一员。他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找矿专业毕业后便来到贵州,参与了铜仁松桃锰矿国家级整装勘查区矿产调查等项目。经过十余年历练,他已成长为大队地勘院总工程师、副院长。

  在省地矿局103地质大队,像谢小峰这样投身大山深处,在地质找矿事业中奉献青春的年轻人还有很多。省地矿局有关负责人说,将整合该局地质找矿人员、装备力量,发挥各个门类地质专家技术优势,系统抓好成矿预测、靶区研究、立项申报、项目推进、成果提交等各项工作,形成“平台+项目+人才+技术+找矿突破”的良性循环,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做好组织保障。

  高校是人才与产业实现双向奔赴的桥梁与纽带。聚力找矿、采矿、选冶、加工等环节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贵州大学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测绘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环境工程8个本科专业,均研究制定了“富矿精开”行动方案。

  “我们将充分发挥优势特色学科的引领作用,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的引培力度,大力培育高水平的学术梯队和学术学科带头人。”贵州大学矿业学院党委书记张林介绍,近5年来,该学院已累计开展行业培训8000余人次,提供矿山开采技术支持、审查与咨询服务700余项,有力助推了我省矿产资源的精细化开发和利用取得实效。

  黔南州是我省发展磷化工、煤化工等资源精深加工产业的主阵地。目前,当地持续强化“以产定培、以企自培、以效定级、以级定薪”工作导向,通过试点推进经备案的“磷化工和新材料”等重点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结合生产发展和实际需要自主培训、自主评价技能人才,让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在企业中能用、好用、想用,成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黔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参与自主培训自主评价的备案企业可结合实际,灵活采取“基地+车间”“竞赛+培训”“大师+学徒”等方式开展项目制培训。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让企业有更大的自主权,才能充分发挥企业人才培养的主体性,有助于构建与重点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用好人才力量,才能有效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推进“富矿精开”的“最大增量”。省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坚持需求引领、问题导向,围绕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发力,发挥企业、地勘单位、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让更多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协同促进“富矿精开”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更高质量就业。(记者 管云)

[责任编辑:吴雨 王雪松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