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丹霞:在世界遗产地感受文化魅力-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赤水丹霞:在世界遗产地感受文化魅力

2024-06-16 10:17:56  来源:贵州日报

  初夏的赤水,云变雾幻,宛若仙境。

  端午假期,赤水大瀑布和赤水丹霞佛光岩景区推出了精彩纷呈的端午活动。在大瀑布景区,游客们可在景区内偶遇“森林翁”,与其互动便能随机获得一份精美小礼品;在赤水丹霞佛光岩景区,游客们只需按规则发布有关游园内容的网络作品,便能领取寓意健康的福气手绳。活动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增加了游客的参与感,也让游客在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里感受到别样的欢乐。

  世界遗产地极具科学和美学价值

  2010年8月,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现场。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联合捆绑申报的“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项目获通过,贵州赤水作为丹霞地貌形成演化的早期代表,是6个捆绑申报点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会表决通过,赤水丹霞成为我国第8个世界自然遗产项目、贵州第二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是亚热带巨型红层盆地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丹霞地貌发育演化的杰出范例,是中生代以来地球演化历史的突出例证。

  中生代以来,遗产地及其周边地区经历了复杂而重大的地质地貌演变过程,新构造运动中青藏高原的快速隆起带动了周边地区的掀斜式抬升,贵州高原和四川盆地出现了显著的差异性升降运动。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长期影响下,形成了许多壮丽的自然景观,丹霞崖壁、方山、石柱、沟谷、凹槽、穿洞等典型的丹霞个体形态,赤水丹霞正是这一地球演化历史过程的独特产物。

  与此同时,丹霞景观的奇峰、赤壁、岩廊、岩洞、巨石、天生桥姿态万千,造型奇特逼真。加之赤水雨水丰沛,发育了很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赋予了风景极强的美学意义,让丹霞赤壁与瀑布、湿地、翠林等大自然美景交相辉映,形成山光水竹共谱的风光胜境。

  在丹山翠竹间探寻全新玩法

  5月25日,赤水大瀑布正式开放“洞中观瀑”新游线,游客可沿着一条长230米的隧洞前行,再漫步于300米的游步道。这一过程中,游客能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体验赤水大瀑布的壮阔。

  赤水大瀑布作为丹霞自然景观的代表,其壮美的风景一直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而新游线的推出,为这一景点增添了更多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赤水大瀑布推出多维度观瀑线路,让游客多角度、近距离欣赏赤水瀑布之美;四洞沟景区推出“野外溯溪+跳水”项目,可感受大瀑布的“心跳”;大瀑布漂流、红石野谷漂流、竹海水上芭蕾表演等体验产品,让游客融情于自然,感受奇、险、特、趣一体的快乐。竹海景区提档升级游船、竹筏、快艇、水滑道等亲水游乐业态,竹林环绕、宜赏宜玩,可融身于茂林中“以竹为伴”,沉浸于山水间“遂意恣游”……今年,赤水各大景区将深挖景区独特文化元素,既发挥优越的生态环境优势,又利用地域文化“牵引”,让赤水丹霞景区靠着移步换景的自然风光和抓人眼球的文旅场景,逐渐让游客从简单的“抵达”走向深度的“体验”。

  提升配套塑造文旅好品牌

  赤水是国务院最早以行政区名称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拥有11个A级景区的赤水生态旅游蓬勃发展、后劲十足,10万群众因此走上旅游路、吃上旅游饭,赤水也成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

  记者了解到,今年2月,共有10个民宿项目在赤水7个乡镇(街道)集中开工,涉及项目总投资3.6亿元,将围绕打造“红色沉浸”“野奢丹霞”“竹海乡韵”“非遗美宿”“酒香醉居”5大民宿集群,推动形成以住宿为核心带动旅游业态大提升,将进一步充实赤水民宿度假产业梯队。

  当前,赤水正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通过“借景”“融景”“造景”等方式,合理规划交通大环线涉及到的景观设计、驿站、特色餐饮业态,让游客游览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丰富的体验感;结合当地特色,通过文创手段,推出熊猫宴、文创雪糕、瀑布咖啡、观瀑茶舍等特色旅游产品塑造品牌故事,增强游客目的地的仪式感、文化感和互动感。

  在此基础上,赤水还围绕“竹林+康养”,着力打造康养度假、疗养、禅修等康养项目;赤水河谷度假区自然生态资源开发体旅活动等高端体育旅游产品,举办丰富的体育赛事;依托自然景区研学业态,结合景区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推动研学特色课程打造,建立研学旅行基地;探索“康养+旅游”融合模式、“体育+旅游”融合模式、“研学+旅行”融合等模式,精心打造线路产品等方面入手发挥引流效应。(记者 杨柳)

[责任编辑:王雪松 谢素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