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区8个科技项目获“2023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奖”-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经济区8个科技项目获“2023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奖”

2024-07-08 17:25:48  来源: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融媒体中心

  近日,贵州省政府公布了2023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奖的获奖名单,双龙航空港经济区5家企事业单位的8个项目获奖。

  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特色科技强省,省政府决定对推动全省科学技术进步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及组织给予奖励。根据《贵州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经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组织评审,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一批优秀科技项目从中脱颖而出,获得了2023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奖。

  其中,贵阳学院与南京农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合作研究的“重大农业害虫迁飞理论及其种群监测和调控机制”获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几类非线性守恒律方程组黎曼问题的解结构研究”获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与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等合作研究的“贵州喀斯特山区优质肉牛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贵州分局与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合作研究的“贵州省空中交通一体化智能指挥技术研究与应用”等5个项目,则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重大农业害虫迁飞理论及其种群监测和调控机制”是贵阳学院与南京农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合作研究项目。

  据该项目的负责人之一、贵阳学院的吴俨老师介绍,世界上诸多重大暴发性、毁灭性害虫都具有迁飞习性,我国《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中的10种一类害虫,有7种具有迁飞性,且基本危害主粮,严重威胁着我国粮食安全。因昆虫个体小,迁飞往往发生在数百甚至上千米高空,现一技术手段难以直接监测空中迁飞过程,空中虫群数量以及影响昆虫迁飞的关键因素等基础问题仍不清楚,严重制约测报的准确性。

  该项目不仅创建了空中虫群数量测算方法,破解昆虫垂直雷达数据分析效率低下的难题,同时还研发出了一个迁飞昆虫的三维轨迹分析平台,明确我国稻飞虱境外虫源分布及迁飞路径。同时筛选出环境因子,建立了“虫源种群大小耦合迁飞季节气象条件”的迁飞害虫数量预测理论框架,丰富拓展了迁飞昆虫生态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几类非线性守恒律方程组黎曼问题的解结构研究”则是贵阳学院与贵州财经大学合作研究的项目,属于数学学科中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研究领域,在空气动力学、连续物理学等学科研究中,基本都会用上非线性守恒律方程组。

  据项目参与人赵远英介绍,在超音速飞行过程中,飞行器周围的空气会产生冲击波现象,气体的压力、密度、速度等物理量在冲击波附近均会发生急剧变化,数学上用一个物理量的间断面来描述冲击波。

  冲击波以及其他类型的非线性波,在自然界中的频繁出现,促使人们直接研究非线性守恒律方程组具有间断初值的问题,该问题被称为“非线性守恒律方程组黎曼问题”,是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中最基本的问题。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的资助下,团队主要成员庞一成、文永松和赵远英研究了几类非线性守恒律方程组黎曼问题。在二维非线性守恒律方程组黎曼问题中,建立了两个二维接触间断波相互作用的准则,发现了包络疏散波现象,并建立了该现象出现的条件;在一维非线性守恒律方程组黎曼问题中,揭示了多个物理量都具有集中现象的狄拉克激波解出现的数学机理,并得到了其表达式。同时在具有耗散项的一维非线性守恒律方程组黎曼问题中,展示了耗散项中各参数对解结构的影响。

  这些理论成果不仅可以用来检验数值计算方法设计的有效性,在空气动力学飞行器的设计等方面同样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贵州省空中交通一体化智能指挥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是针对数据集成共享困难、空域资源利用率低、人工态势感知能力有限三大问题,围绕贵州省空中交通一体化运行模式、复杂空域下的安全扩容增效综合解决方案、三位一体场面运行智能安全防护网三大研究方向开展系统性、全面性的集智攻关。

  据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贵州分局综合业务部副部长安志伟介绍,该项目不仅攻克了中低空区域、终端区、塔台多管制主体的管制情景可视化联动的技术难题,实现了贵州省空域内民用运输机场的精准管控,还构建了多场景管制单位间数字化协调,减少了管制单位间的重复劳动,大幅度提升了贵州省空域航空器的运行效率和运行保障能力,让单席位管制最大航班量增加 17.1%。同时还攻克了飞行轨迹高精度预测的难题,实现航班准确到达、无延误的进港管理,在帮助航空公司飞行降本增效和实现节能减排的同时,促进航班准点率、安全性的提高和旅客乘机体验感提升,也保障了FAST空域全时段运行的净空要求。

  该项目应用至今为贵州民航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空管保障条件,支撑了贵阳龙洞堡机场双跑道运行,极大提高了机场运行保障容量。继在贵阳实现国内首套区域枢纽级别全域一体化、数字化协同运行,塑造了“贵州特色”的空管发展模式之后, 项目研究成果还被全国多个管制单位推广应用,对于谱写交通强国民航新篇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据了解,为鼓励经济区辖区企业更大力度地参与创新开发,近年来,经济区产业发展局在为辖区企业提供业务指导服务的同时,还积极协助企业向省市申报科技扶持资金,并通过省市科技平台,为企业牵线搭桥引进人才,不断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其中,2023年,经济区辖区企业获得的省市科技扶持资金近900万元。

  一系列举措,为经济区辖区企业营造了一个浓厚的科创氛围,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不仅提升了区域企业的创新活力与创新能力,增强了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也为经济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杨源)

[责任编辑:邓娴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