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加快构建大水网 不断提升城乡供水保障水平-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贵州:加快构建大水网 不断提升城乡供水保障水平

2024-07-17 08:43:44  来源:贵州日报

加快构建大水网,不断提升城乡供水保障水平——

汩汩清泉润黔地

  “以前小水源不够用,现在接上了大水厂的水,用水更有保障了。”在平塘县采访,当地群众感叹水网建设带来的变化。

  过去,平塘县农村饮用水水厂分散,且供水规模小,一定程度上影响供水质量。按照“建大、并中、减小”原则,该县坚持“规模化供水、专业化管理”,大力推进全县供水管网互联互通,形成城乡供水一张网,让群众真正“喝好水”。

  2023年4月26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要求,要围绕重点水利工程,依靠改革整合资源力量、强化投入保障,坚持“城乡一体、供排一体、厂网一体、建管养一体”,加快构建贵州大水网,提升城乡供水保障水平,推动我省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省围绕“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深入实施城乡共享优质供水保障、城乡供水一体化、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及用水权等改革,“量体裁衣”式谋发展,让汩汩清泉润泽黔地。

  建好骨干水源,管好“大水缸”

  5月31日,铜仁首座大型水库花滩子水库开工建设,工程估算总投资逾32亿元,年平均供水量近9000万立方米,惠及约33万人,5万亩连片灌区。

  6月25日,黔东南州宣威水库开工,工程估算总投资逾52亿元,年平均供水量约8000万立方米,惠及逾83万人,近6.5万亩连片灌区。

  不到一个月,两座大型水库相继开工。

  贵州地处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海拔落差较大、降雨分布不均,域内常见“山高水低”“人高水低”“丰水难留”现象。工程性缺水,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

  近年来,我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水利投资,加快工程建设,布局以大江大河重要支流、跨区域重点引提调水工程为主骨架和大动脉,以水网连通工程、农村供水管网、灌溉渠系等为分支,以天然水源、大中小型水库等水源工程为结点,形成以黔中经济区为核心,西北、西南、东南、东北为四翼的“一核四区”大水网格局。

  自2012年以来,我省累计投资超3000亿元,开建一大批骨干水源工程,水库数量从366座增至2600多座,塘库蓄水量大幅增加,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显著提升。

  水库建好,更要管好。在遵义市汇川区团泽镇中桥水库,下班时间,贵州水投水库运营管理遵义有限公司负责人龙升学和工作人员,拿上手电筒、喇叭、垃圾袋等工具,开始沿着水库周边巡逻。巡查保洁、河道巡查等都是水库管理的日常工作。

  中桥水库于2024年建成蓄水,总库容7000多万立方米,每日供水量在7万立方米左右,是遵义主城区的主要水源。2021年,贵州水投水库运营管理遵义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标志着我省骨干水源工程企业化运营管理实现正常化。

  政府相关部门及库区沿途乡镇联合“分段共管、合力护水”,企业进行日常巡查保洁,对库区的美化亮化,打通了水库生态管护“最后一公里”,中桥水库常年可见水清岸绿。

  拉通引水管网,打通“毛细血管”

  贯通隧道、修建干渠、拉通引水管网……

  黔贵大地,一条条输水管道,如“毛细血管”般将骨干水源里的汩汩清泉,引入千家万户。

  中午时间,贞丰县连环乡屯上村村民王明武刚喂完猪,就牵来管子接上水龙头,冲洗猪圈。只见他轻轻一拧,一股清亮的自来水,就顺着管子汩汩流出。“以前没有自来水,水都是重复省着用,现在水不仅够用,水质还好。”

  贞丰县地处贵州西南部,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高谷深,县域居民居住海拔落差超1200米。过去由于县内骨干水源储水量小,水源调度难度大,且因早期建设的工程普遍规模小、净水工艺简陋、供水保证率低等问题,群众饮水主要依靠小水源、小水窖。

  为让群众“喝好水”,贞丰县从建好骨干水源、建设智能水厂、健全入户管网着手,筹措资金5.32亿元,在全县17个乡镇(街道)166个村(社区)统一组织建设覆盖农村、集镇及县城的规模化供水网络体系,有效满足全县43万群众的饮水安全需求。

  饮水更安全、供水更有保障,事关群众福祉,社会发展。2023年5月,《贵州省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发布,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完建316个骨干水源工程,实施102个水网连通工程,及一批357个农村规模化供水保障工程,新增水利工程设计供水能力13亿立方米,以有效保障供水需求,逐步实现农村供水规模化。

  今年来,我省持续加大力度推进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水网连通及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均稳步推进,全省649个水利国债项目已全部开工。通过构建“大水网”,贵州将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可靠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投入逾85亿元用于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维修养护,截至2023年底,共有农村供水工程8万多处,覆盖农村供水人口(含集镇)3600多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1.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企业统一管理,破解“水难题”

  “有专门的公司管水就是好,水管损坏,一个电话,立马就有专业人员来修。”提起现在的水网管护,息烽县小寨坝镇上寨村村民张乾佐直点赞。

  以往息烽县农村供水工程点多面广,缺少健全的运行管理机制,没有实行统一管理,呈现分散及私人承包经营,很大程度上存在管理不规范、服务不到位、维修养护不及时等问题。为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管护好县域内的城乡供水网络,息烽县持续深化供水工程产权改革,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实现全县水务一家企业统一管理。

  早在2015年,息烽县就与贵州水投就涉水投资实业进行正式签约,组建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的贵州水投水务息烽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

  据了解,企业化管理在运维中显现出明显优势,公司组建有巡查维修队伍,能做到及时抢修,开通手机及服务大厅缴费等多种缴费便民通道,同时供水管理企业采取“项目资金企业出资”等方式筹集项目资金,拓宽资金渠道。

  现在息烽县31个工程均明确了管护主体,125名农村饮水安全管水员全年在岗管护,建立起“从源头到龙头”的运营管护体系,有效化解农村管水难题。同时,各地还严格标准化供水,加强水源环境保护,加强水质消毒净化,注重水质检测,全面保障好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

  7月1日,《贵州省农村供水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省农村供水领域出台的第一个地方性法规,条例明确了农村供水的定义、规划和建设、水源和水质、管理和维护、供水和用水等方面的要求,为规范农村供水管理、维护供用水双方权益等提供了法治保障,标志着贵州省农村供水进入有法可依的新阶段。(记者 向莉君)

[责任编辑:王雪松 邓娴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