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环保作业”不能搞成“造假作业”-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中小学“环保作业”不能搞成“造假作业”

2024-08-22 15:24:0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 8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中小学“环保作业”不能搞成“造假作业”》的评论。

  据媒体报道,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环保作业”,一些家长不得不在网上购买空牛奶盒,有些家长委员会为此一次团购上万个;为了响应所谓的“笔芯行动”,用空笔芯证明学习刻苦,一些学生被迫把新笔芯里的油墨吹掉,甚至直接从网上购买空笔芯……

  从舆论反应来看,所谓的“环保作业”或“笔芯行动”,并非个例。名义上“自愿参与”,实质上却与评优等挂钩,迫使家长和学生配合作假。这种发生在中小学校园的形式主义,耗费了家长和学生的心力,对孩子们成长的帮助却几乎为零。网友反感这类现象,既因为它所导致的荒唐后果与活动初衷南辕北辙,还因为它给孩子们传递了“为达目的可以投机取巧”的错误价值观。

  这些现象为何会产生,并存在至今?一方面,这与一些学校的教学管理能力不足以及学生评价方式单一有关。比如,以上交空笔芯的数量作为衡量学生努力程度的尺子,并定下“成绩好的学生一天一支,成绩一般的学生三天一支”的标准,何其荒谬!学生与学生各不相同,学校不能“一把尺子量天下”。从实际情况来看,相关措施在提高学生自觉性、积极性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

  另一方面,一些政策在执行中走样、跑偏,也为这些现象的长期存在创造了条件。一些学校最初提出让学生上交空牛奶盒,是为了让环保教育有抓手、接地气,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但当上交牛奶盒的数量与评先进、评“三好学生”等挂钩,反而“逼得”家长弄虚作假。“以空对空”的政策本身就是滋生形式主义的温床。

  “上交空笔芯”“上交空牛奶盒”等本末倒置的现象,必须及时纠偏。学校首先要提升教学管理能力,创新学生评价模式,做到因材施教,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政策的执行中,学校也要秉承制定政策的初衷,发现走样、跑偏要及时纠正,不能放任不管。此外,教育主管部门也要畅通举报渠道,加强监管,铲除产生这类现象的土壤。(记者 郑明鸿)

[责任编辑:邓娴 刘昌馀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