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去听一听“天街”里的故事-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金秋,去听一听“天街”里的故事

2024-08-27 16:55:30  来源:松桃县委宣传部

  云雾缭绕,溪水爽爽。金秋时节,来到黔湘渝边区松桃苗族自治县牛郎镇矮红村,有一种身临世外桃源的轻松快活。

  矮红村,因长期云雾缭绕,看到的寨子如同漂浮云朵间仙境般漂亮的街道,故而被外界称之为“天街”。

  穿过牛郎街,沿着弯弯曲曲的乡村公路,我们乘车经过牛郎镇凯保、木寨及岑朵三个村寨,绕过碧江区瑶伞沟村和江口县小屯村,一路颠簸来到坡顶标识“天街矮红”雄壮大门。站在大门前面,一睹对面矮红村的风光:浓云迷雾布下了一层薄纱,透过薄纱隐隐约约看到有几分神秘的矮红“天街”;矮红“天街”的下面就是斜坡,层层梯田编织成一道道异常迷人的旖旎风光,要是在秋收时节,层层梯田稻穗铺成金黄色的彩带,那风景显得更不一般;黑瓦木房并经白色屋檐素描,矮红这个古老的苗族村寨显得更为古老;绵延起伏的险峻陡坡,犹如一条异常凶猛的巨龙在村寨四周盘旋,让本来就有灵气的村寨显得更有灵气。精致漂亮的观光步道把矮红的古朴村落、斜坡梯田、山水园林与许愿神树融为一体,矮红“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并非浪得虚名。

“生态牛郎·梦幻矮红”乡愁文化旅游节。

  殊不知,过去矮红村村民自编的顺口溜“矮红四周山包包,出门全是岩科科。家里不过半斗米,身上没有半毛钱”。至今还在耳畔回响。

  以往的贵州,人人都说“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说明了贵州晴少雨多、山高路陡、缺粮少钱,贵州面临的地势之险、生产之艰、生活之困可想而知。“贵州落后看松桃,松桃落后在矮红”多年一直传下来的这句话,道出了矮红这个少数苗族村寨曾经是贵州贫穷的缩影,更是贵州贫穷的代表。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通过持续不懈打拼,今天的天街矮红“红”遍天街。2017年3月被国家民委列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7年6月被铜仁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2018年6月被贵州省委授予“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2018年被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说起“天街”矮红,我们还得把镜头拉回到矮红村的发展史。当地村民称,矮红村迄今大约有400年左右,起初属于松江村,矮红只是松江村的一个自然寨。在1956年松桃苗族自治县成立之前,那时的牛郎镇归铜仁县管辖,松江村矮红村均归江口县桃映镇管辖。1956年松桃苗族自治县成立,牛郎镇划归松桃管辖,矮红从松江村剥离出来单独设立矮红村。由于矮红村以少数苗族聚集为主,社情民意复杂,管理十分困难。加上地处松桃、江口、碧江两县一区交界地,矮红村距牛郎镇人民政府25公里,距铜仁市区仅28公里,行程都差不多,但去铜仁市区路面好得多。

人间仙境矮红村。

  这里的村民不是为了办事非去牛郎镇不可的话,基本不去牛郎镇,导致松桃的干部与矮红村的村民基本不相往来。一段时间,牛郎镇的矮红村也成了松桃、江口、碧江“三不管”的“孤岛”。用牛郎镇干部的话说,那就是边远的矮红村,不求有多大的发展变化,只求不出乱子保持稳定就行了。

  矮红村之所以取名矮红,有不少典故,其中最可信的一个典故,说是在清朝年间,家住本村的龙某与江口桃映的石某是老庚,后来因土地产生纠纷,经地方多次调解无果,官司一直打到铜仁府,判定龙赢石输。为示庆贺,时任官员认为“红”有喜庆之意,加上由于地处低矮,海拔只有560米,于是就把龙某所住地改叫矮红。

  后来,人们又把矮红村称为“天街矮红”,那是因为矮红村长期云雾缭绕,看到的寨子如同漂浮云朵间仙境般漂亮的街道而得名“天街矮红”。

天街矮红大门。

  “天街矮红”,共236户1180人。这里是黔东武陵山区一个美丽的苗族聚居小山村,至今完整保留着苗家吊脚楼、石板屋、黄土屋,保留着打花鼓、对山歌等民俗文化活动。

  “天街矮红”寨前有一个地方叫神仙印,该地长有一棵树龄三百年、树高三丈余、覆盖百平米的老青杠。相传三百年前的一个清晨,当地百姓突然发现神仙印长出一棵高大挺拔的树立于寨前,十分好奇,疑为神仙所赐。远近闻之,纷纷来此顶礼膜拜、烧香许愿,据说还很灵验。

  山高路险坡陡,人多地少钱缺,这就是“天街矮红”以往的资源状况。“天街矮红”发展到今天如此之美丽,这里面有很多故事,其中最为感人的还是党员带头引领村民干事创业的故事。

  党员传技能,传统农民变智慧农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钱给物不如给技术。现已60岁的矮红村党支部副书记、原矮红村党支部书记龙光平,多年来一面积极联系当地党委,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及人社部门,为党员及群众“充电”开展技术培训,一面鼓励具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土专家”与传统农民结对子传技能。每年重点开展“持家女”“锦绣女”以及种植、养殖、烹饪、苗绣、技工、家政等多领域实用技术培训100人次以上,让传统农民变为智慧农民。

民俗婚礼。

  党员找路子,传统农业变新兴产业。全村25名党员,每人联系10户,帮助村民出点子找路子,一举改变村民以往“种粮为糊口,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养鸡为换盐巴钱”的传统观念,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提高农业的比较优势。目前,“天街矮红”已发展两家养殖专业合作社,有养羊户23户养羊450余只,养牛15户;完成了低产油茶改造2400亩、马尾松营养袋种植300亩。目前老油茶基地初见成效,2000亩老油茶产量4万斤,收茶籽1万斤,收入8万多元。“为了保障油茶持续发展,我向县里争取资金4万元,联系村里的爱心人士捐献一台榨油机,建起了榨油厂,方便村民在当地榨油。”龙光平说。

  党员发号召,传统文化变乡愁品牌。由党员牵头组织发出号召,每年开展一次“生态牛郎·梦幻矮红”乡愁文化旅游节,打造乡愁品牌。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姿多彩,吸引了全国各地上万游客到场观看。上刀山、下火海、捞油锅等绝技绝艺让游客拍掌叫好,民俗婚礼让游客连声称奇,苗歌对唱让游客叹为观止。在活动举行的民俗婚礼上,随着一阵鞭炮声响起,一对苗族新人出场,新郎背着新娘从娘家出发,上百个穿着盛装的苗族男女组成了迎亲队伍一路跟随,鞭炮齐鸣,鼓号交响,热闹非凡。打花猫,喝拦路酒,对歌,拜堂仪式等环节让游客倍感无比新奇。外来游客从内心深处发出感概:“观看‘生态牛郎·梦幻矮红’乡愁文化旅游节之后,我们感觉非常壮观、新颖、奇特,他们的服饰非常的漂亮,而且这个婚礼非常的热闹,比我们汉族的婚礼更为浓重,更有意思。”

许愿神树。

  与此同时,“天街矮红”还探索完善评比制度,不断创新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卫生户、带头致富能手等各项评比活动,每年评比10户先进文明户,建立评比机制,激发党员及群众内生动力。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期间,创新探索比文明风尚、比环境卫生、比和谐友善、比“两率一度”、比勤劳致富“五比”活动,为全县脱贫攻坚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树立了典范。通过“五比”活动,推动党员率领群众提高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全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乡风文明;尽力开展卫生整治,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大力推进移风易俗,不断提升社会和谐稳定;着力强化结对帮扶,不断提升脱贫群众信息数据入户采集率和收入登记准确率及脱贫群众认可度;奋力开辟致富路径,不断提升群众创业增收热情。

  “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正如歌手毛宁演唱的歌词那样,“天街矮红”里的故事总是那么精彩、那么动情、那么执着、那么感人。

  青山、秀水、绿树、山寨、流云、飞瀑、湿地、古村落……拜拜许愿神树,尝尝酸汤脆皮猪脚,品品苗家糯米酒,住住洋气的别墅民宿,吸吸大自然无污染的清新空气,喝喝甜蜜爽口的山间溪水,想玩就玩,想停就停,想吃就吃,想住就住,这种神仙般的休闲旅游,在“人间遗失的美丽”和“最能唤起乡愁”的“天街矮红”这里,你迷恋吗?(刘振斌 杨正光)

[责任编辑:刘昌馀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