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在贵州省兴仁市城南街道保驹村,蛋鸡养殖基地经营者刘天涛检查智能育雏室的情况。新华社记者 李凡 摄
新华社贵阳8月29日电 题:数字农业铺就云贵高原产业“新图景”
新华社记者李凡
现代化育雏室、自成一体的饲料配送管网、智能化粪污处理车间……走进中国西南腹地贵州省兴仁市城南街道保驹村,一座现代化蛋鸡养殖基地格外引人注目。在这里的育雏室,超过10万羽雏鸡通过自动投料系统进行喂养。
养殖基地的经营者刘天涛介绍,尽管时下天气依然炎热,育雏室内始终保持在27摄氏度左右,可以保证雏鸡的稳定喂养。
今年48岁的刘天涛是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人,2012年开始进入养殖业。刘天涛不断研究新型养殖技术,从一名小型养殖户,逐渐发展成蛋鸡养殖基地存栏量有25万羽的致富带头人。
“以前养鸡的时候,设备较为简陋。气温过高时,我们只有在地上洒水、把门窗打开,为鸡舍通风降温,不过存活率很难保证。”刘天涛说,现在智能育雏室已解决室外天气对养鸡的影响。
刘天涛介绍,育雏室目前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进行养殖,温度、湿度等数据可在线监测,能对通风、光照、排气等设备实现智能操作,同时进行自动喂料。为企业减少了三分之二的人力,并将雏鸡的存活率提升至99.95%。
8月25日,在贵州省兴仁市城南街道保驹村,蛋鸡养殖基地经营者刘天涛通过手机操作设备处理鸡粪。新华社记者 李凡 摄
“有了新技术支撑,大山里的养殖产业也有大作为。”刘天涛说,近年来,在当地政府惠农政策支持下,他的养殖基地正依托新设施设备逐步实现自动化、数字化的智能管理。除建成智能育雏室、蛋鸡舍,基地还对饲料加工、粪污处理等环节进行了智能化改造,所有设施可通过电脑、手机等实现智能操作。
如今,刘天涛的蛋鸡养殖基地日产鸡蛋14万枚,年产值达4000万元左右,公司产品每天从大山深处不断运往北京、广东、浙江等地。
近年来,山地和丘陵面积占九成以上的贵州不断深入实施“大数据+农业”融合发展行动,一批批数字化、智能化的场景应用助推了云贵高原上传统农业的“升级迭代”,不断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
在以“中国数谷”著称的贵阳市、贵安新区,“大数据赋能”同样为当地乡村振兴带来更多新机遇。位于贵安新区高峰镇的一处占地36亩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渔业基地,是贵阳市农投集团旗下贵州现代渔业集团有限公司投建的养殖项目,该项目配套可控水环境智控渔业养殖系统,可实现水质控制、电力控制等精准化、集约化管理。
8月10日在贵州省贵安新区高峰镇拍摄的一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渔业基地。新华社发(黄丹 摄)
“相比以前的传统渔业养殖,我们可以通过一套智能系统、一部手机在线智慧管理,极大提高了管理效率。”该公司生产部负责人詹尚涛介绍,鱼塘所有项目建成后,将年产加州鲈鱼500余吨,能为公司带来上千万元的收益。目前,贵阳市农投集团已建成25个渔业基地,都运用了“智慧渔业”系统,每年为公司降低生产成本近300万元。
以“数”为媒,为农业发展智慧“加码”。《贵州省“十四五”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贵州将积极发展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建成18个数字农业示范点和36个智慧农业示范点,持续以数智化手段助力现代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