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普觉镇打造“绿色生活·孝善之乡”-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松桃普觉镇打造“绿色生活·孝善之乡”

2024-09-03 18:11:28  来源:松桃县委宣传部

  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总目标,抓住“绿色”主题,盯牢“孝善”主线,坚持“孝善”历史深度挖、“孝善”美食深度包、“孝善”茶灯深度耕、“孝善”节日深度推,着力打造“绿色生活·孝善之乡”。

  “孝善”历史深度挖

  侯溪屯、真旗屯、猫猫屯、真武堡等等,这种以“屯”或“堡”命名的村寨在普觉镇不少。“屯”或“堡”是古代的军事据点,由此可见,普觉镇过去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据传,明朝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军屯,数十万来自中原的汉族将士从此永驻西南,普觉地势平坦,气候适当,有充足的粮食储备,由此成为军队驻扎的优选之处,在此形成了军屯文化,其中‌真武堡和侯溪屯就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军事据点。随着从当时人口较为稠密的江西、湖南、四川等地百姓迁入西南,驻军为更好的保护家园,守护好一方平安,也体现当地更好的体现军民鱼水情,驻军与迁入百姓同生活,共生产,驻军、迁入百姓与当地百姓渐渐的融入为一家人,因地域文化的差异,婆媳矛盾越发严重,如果不及时解决好婆媳矛盾甚至可能造成当地的动乱,当时的衙门也没有一个很好的处理办法,就上报朝廷,希望集一朝智慧来解决矛盾。朝廷了解此事非常重视,要求地方务必处理好,提出可以让婆媳来共同做一件事,在做事的过程可以相互理解,进而消除矛盾,让百姓把精力放在生产和生活上。于是普觉一带积极探索能共同协作的事,当时张氏一族探索出制作米豆腐一事,因制作工艺是靠婆媳两人协作完成,婆媳两人的精力都用在制作米豆腐上,关系变得逐渐融洽,同时米豆腐又能解决当地百姓粮食短缺的问题,就在普觉大力推行,从此当地婆媳关系也越来越好,过着日出而落,日落而归的生活,随着矛盾的化解,百姓追求更高的精神文明,教导小孩读书写字,在嘉庆年间考取了两名进士、光绪年间考取了三名进士,小小米豆腐,体现出家庭和睦,婆媳和谐,尽善尽孝的传统文化。

  “孝善”美食深度包

  候溪村大庄组的刘国军,经过悉心研究,对普觉米豆腐这一美食进行技艺创新,推出了富含“孝善”文化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梵净山珍·健康养生”绿色农产品品牌。“我们喜欢来这里吃特产米豆腐,不仅仅是因为味道好,更主要的是想听听老板讲讲‘尽孝’的故事。”来到松桃苗族自治县太平营街道红岩村葡萄园路口的大庄婆媳米豆腐体验店,经常会听到顾客说着同样的话题。

  曾干过建筑、机修、水果生意的刘国军,办过种养殖合作社,但屡屡受挫,还背上了100多万元“债务”。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他感到压力前所未有,整日关在家里发愁,油米不进。一天,母亲端上一碗米豆腐:“要不回家卖米豆腐吧?虽然赚得不多,但也能慢慢存钱还账。”慈母轻声语,点醒梦中人!“在家做米豆腐,既能发展又能顾家,不是忠孝两全、人财两得的吗?”从此,刘国军开始了米豆腐的创业之路。他吸取之前创业失败教训,与妻子在传承奶奶和母亲制作米豆腐的技艺上进行改良,探索出草木灰、桐壳灰代替烧碱的独特工艺,生产出色如翡翠、久煮不烂、挑起不断、入口鲜美、口感滑嫩的生态弱碱米豆腐。因奶奶教母亲,母亲传爱人,一代传一代。媳妇跟婆婆学做米豆腐,学到了手艺更增进婆媳之间的感情,家庭更和睦,故取名“大庄婆媳”米豆腐。2017年,刘国军成立了松桃农特产品开发培育基地,开办了大庄婆媳米豆腐体验店,进驻“三社一中心”电商精准扶贫服务站,开辟了线下线上销售渠道。大庄婆媳米豆腐因精而优、由优而壮,每年销售额在550万元以上。旅游旺季,刘国军的体验店每天要接待上千人次,淡季也能达到600余人次。这些顾客点赞得最多的,还是大庄婆媳米豆腐体验店老板婆媳之间相依相融、尽善尽孝的话题。“大庄婆媳米豆腐”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项目,2023年成功登上“中国丹寨非遗周”展示平台,刘国军个人获贵州省“省级工匠名师”。

  “孝善”茶灯深度耕

  “正月采茶是新年,姊妹相伴去栽茶;茶园栽了十多亩,姐帮妹来妹爱姐。二月采茶叶发芽,哥妹上山摘细茶;哥摘多来妹摘少,家庭和睦人丁兴。三月采茶茶叶青,妹在房中秀手巾;两边绣起茶花朵,中间绣个采茶人……”每年采茶期间,走进普觉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就可以听到茶农们自编自唱孝善味道很浓的茶灯调子。普觉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是省级农业示范园之一,园区核心区面积2.2万亩,涉及棉花山、道塘、姜家洞、园埂脚、岑塘、东门等6个村,受益2458户9900人,其中建档立卡脱贫户494户2050人。随着茶旅融合、康养一体的深化,以孝善为重点喜闻乐见的茶灯文化也进入了普觉园区。普觉茶灯最初是农村民间为制茶艺人表示庆贺的一种方式,逐步演变为把采茶、制茶过程中男女歌舞戏耍汇编成一种民间文艺表演形式,由于茶山文化“十二采茶娘子”白天要上山采茶,只有晚上才有时间聚在一起一边选茶一边歌舞,“灯”就这样伴随着茶文化歌舞诞生了,普觉茶灯就这样形成并一直传承下来,进而扩大为松桃茶灯。据传,普觉茶灯最初的命名起源于“十二采茶娘子”茶歌,是一种集灯、歌、舞、戏、锣鼓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为一体的民间综合艺术,唱的曲调内容主要是十二月采茶歌。现在的茶灯调子,已经将原来的歌词进行了创新,围绕歌颂党恩,歌颂新社会,歌颂新时代,歌颂新生活,将孝善内容有效融入其中,深受群众喜爱。

  “……十月采茶立了冬,十树茶叶九树空;又等明年二三月,茶树脚下再相逢。冬月采茶打大霜,哥挑茶叶走四方;哥把茶叶卖完了,买件新衣孝敬娘。腊月采茶得一年,四方和睦邻里亲;你孝父来我敬母,乡村大地家风正。”

  “孝善”节日深度推

  普觉镇以厚重的文化底蕴、优美的生态环境、良好的“天然氧吧”铸就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暨“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举办之后,普觉镇举办一年一届“展示农村魅力·放歌净山茶海”的“孝善”采茶节,把“孝善”内容融入其中,积极发掘“孝善”节日文化,每届吸引全国各地上万人来此欢聚。2023年举办的“展示农村魅力·放歌净山茶海”采茶节活动,6家茶企30名“采茶能手”穿行茶垄上演了精彩的“指尖争霸赛”,经过激烈角逐,裁判从采茶速度、质量和数量等综合评分,松桃黄氏茶业有限公司杨桂珍脱颖而出获得金手指奖,同步进行的“健康普觉”万米跑比赛,梁宗铝获得健康跑第一名,歌曲《贵州,我深爱的家乡》、舞蹈《锦绣苗乡》、相声《说茶》等“文艺普觉”节目表演将采茶节推向高潮,成为一道靓美的生态文明风景线。节目表演孕育着丰富的孝善文化,切实将普觉镇的孝善文化建设推向高潮,普觉镇构建了“孝善文明”发展长效机制,每年开展一次孝老爱亲家庭、文明家庭、卫生家庭三类家庭,每类家庭各10户的“孝善文明”评选活动,有效带动农村全面构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新风尚,全面掀起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追赶先进、比超先进新热潮。(刘振斌)

[责任编辑:刘昌馀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