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9月27日电 “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几百年前,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这样评价万峰林。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的万峰林景区,从高处眺望,万峰林群峰耸立,犹如百万雄师列阵,蔚为壮观。即将迎来国庆长假,万峰林旅游集团副总经理王舒娴介绍了景区近况。
问:万峰林景区有哪些特点,主要景点有哪些?
王舒娴:万峰林景区位于兴义市西南侧,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喀斯特地质地貌中发育最成熟的锥状峰林典型代表,被称为“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由近两万座奇峰翠峦组成,山峰最高海拔1600米,平均海拔1200米,森林覆盖率为68.5%,峰林长200公里,宽30-50公里,总面积达2000多平方公里。先后获得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最美峰林以及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等称号。
目前景区内有九大主要景点,将军峰、众星捧月、田园织锦、八卦田、万亩油菜花田、锦绣田园、步步高升、福水洞天、大顺峰。这些景点可以让游客在景区感受大自然悠远而深沉的魅力,而且不同的季节来,体验完全不一样。
3月至5月,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游客可在景区内观赏油菜花海。6月至8月,是黔西南州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丰富的时期,除了自然风光,游客还可以深入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9月至11月,游客可以在万峰林感受稻香扑鼻。
除了自然景观,游客还能体验当地特色美食,如万峰林蛋炒饭、羊肉粉、凉剪粉、冲冲糕、刷把头、鸡肉汤圆等。
问:景区在文体旅融合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王舒娴:为了让游客有更好的旅游体验,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硬件设施,开展了服务质量提升培训,全面提升服务接待质量,还在业态、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加强。
以“风景+场景”为原则,景区开发了旅拍、扎染、露营等活态互动场景,新增40余个业态点,投运观光车、观光小火车、史努比电动车、自行车等各类共享车,提升游客观光体验。
文旅方面,景区推出了大型民族歌舞展演、稻田音乐会、啤酒龙虾节、主题夜跑等20余项主题活动,推出民族歌舞《遇见·黔西南》《遇见非遗》《铜鼓颂》等非遗展演及布依族蜡染扎染等民俗体验活动。其中《遇见·黔西南》以布依族八音坐唱、苗族芦笙演奏、彝族阿妹戚托等非遗展演,让游客沉浸式体验黔西南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围绕地质科普、红色文化、人文体验,推出10条精品研学路线。
体旅方面,推出了登山攀岩、溶洞探险、山地自行车、体育健身、骑驭散步、徒步探险、低空观光、野外露营等体育旅游业态。先在景区还有中田协认证以B类赛事标准举办的中国移动半程马拉松、中国联通半程马拉松,2024万峰林半程马拉松等赛事,中国最美“万峰林马拉松”赛事、马拉松运动城市等品牌逐渐打响。
康旅融合,推出康养民宿集群、打造康旅廊道等产业项目,改造民宿构建全链条康养业态,推进“万峰林民宿”区域品牌,形成“共建、共创、共享”的“共生集群”战略优势,引领多元民宿向集群化、高端化发展。
在保障方面,景区与属地政府、公安、消防形成共治“共同体”,形成村民、商家、景区、街道办、治安“五位一体”安全管理体系,营造区域内有序的旅游环境,确保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帮助和支持。
问:景区的发展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哪些积极效应?
王舒娴:一方面,立足景区资源优势,坚持观光旅游与农耕体验融合发展,在景区辐射范围内推动“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农家变商家”,开发休闲旅游、农耕体验、传统农业研学、稻田小火车等农旅体验业态,辐射周边新增业态50余家,新增就业岗位1000余个,促进农耕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景区还按照一村一集市的原则规划建设公益性集市,打造餐饮、文创体验、休闲娱乐等产业,形成全新旅游消费产品和旅游消费场景,既能满足游客市民日趋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也为灵活就业群体提供就业创业平台。截至目前,已完成4个集市的改造建设,植入摊位40余个。自去年9月改造提升运营以来,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上涨65%。
问:未来景区有些什么规划?
王舒娴:未来,景区将持续拓展丰富业态布局,着力从住宿升级、餐饮商品、演艺娱乐、文旅融合、业态创新等方面推动打造兴义旅游名片。
联动周边景区,加强校企合作,策划筹备开展文旅康养、体旅赛事、民俗节庆等赛事活动,整合民族民俗文化,塑造民俗节庆品牌,不断提升文旅产品品质,实现景区简直与文化底蕴的深度融合。
丰富产品体系,开发文创产品,加强互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在融合中的转化应用,催生更多的新业态、新场景和新模式,着力展现兴义好看、好玩、好吃、好爽的旅游形象。
持续提升精细化服务,以向游客提供全流程一站式服务为核心,丰富和优化数字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效能。特别是聚焦老年人、弱势群体等重点人群的服务需求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打造首问负责制、全流程的旅游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