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青年助力 有路村致富有“新路”-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返乡青年助力 有路村致富有“新路”

2023-07-05 17:07:3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贵阳7月5日电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三江水族乡有路村地处榕江、从江、荔波三县交界。8年前,有路村青年吴开新靠着自身努力去往北京求学。8年后,吴开新选择回到家乡,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带领乡亲们建致富“新路”。

航拍有路村。新华网 周远钢 摄

  乡情羁绊下的“回家路”

  “那会儿村里条件差,3个老师管我们六七十号学生,大家伙儿挤在几间破破烂烂的瓦房里上课,谁家小孩要上学就自己从家里把桌子和凳子背过去,直到三年级,县烟草局出钱帮扶我们才换上了新桌椅。”提到儿时上学的经历,吴开新脸上满是唏嘘。

  吴开新出生于1994年,虽然生活艰苦,他还是凭着一股韧劲闯出了大山。2014年,吴开新成为村里难得的名牌大学生,以571分的高分考入了中国农业大学。为了让他安心上学,组里村民你20元、我50元,给他凑了1000元的路费。攥着手里被村民们强塞进来的钱,吴开新的父母感激得热泪盈眶。

吴开新(右)。新华网发

  毕业后,吴开新一直在外打拼,办过培训、搞过养殖,想干出一番事业再造福乡亲。2021年,榕江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驻有路村第一书记刘海清找到他:“年轻人嘛,还是要回家乡发展,村里这几年变化很大,但是没发展起啥产业,还是要靠开新你这样有文化、有见识的年轻人回来把路子趟开,咱们有路村才有出路。”

  村里发展滞后让吴开新难以释怀,刘书记的再三劝说和挽留,让吴开新看到了另一条回馈家乡的路,乡情羁绊下的吴开新选择了返乡回村。回村仅仅两个月,29岁的他在村民的信任中,当选为村副主任。

  政策感召下的“产业路”

  有路村是一个以苗族、水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然村,四周群山环绕,平均海拔860米,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依托丰富的山林资源和高山气候,有路村曾发展百香果、油茶和林下药材种植产业,但由于见效慢、周期长、品质不佳等原因,无法形成产业规模。

  “既然回来了,我就安心好好干,一定要借助乡村振兴这个大政策把产业路给走通,给村子更大的改变。”虽然经历了失败,但吴开新并不气馁。

  经过多方了解和走访考察,他将目光放在适合高海拔种植的罗汉果上。但发动村民参与时,响应者却寥寥无几。依靠脱贫攻坚行动和县烟草局等单位的驻村帮扶,有路村这几年条件才慢慢好起来,村民手里的钱都攥得很紧,只有看到真的赚钱才敢放心干。

  村里的老支书、老党员潘光义主动站出来支持村委工作,带头种植30亩罗汉果,一年就实现了20万的产值。

  “我们村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罗汉果的种植,有广西的收购商专门进山来收,销路不成问题。”潘光义乐呵呵地说。

  在老支书的带头探路和吴开新等村委成员的挨户宣传下,罗汉果种植户由去年的1户发展为今年的12户,种植面积由30亩扩大到200多亩,预计产值200万元。

航拍有路村。新华网 周远钢 摄

  流量机遇下的“发展路”

  近日,被称为“村超”的贵州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正在火热进行。作为“村超”比赛里三江乡四格足球队的一员,吴开新在赛场上奋力拼搏,赛场下积极找寻发展良机。“现在‘村超’搞得火热,我们榕江又有深厚的少数民族文化底蕴,芦笙、蜡染、刺绣……民族工艺品多着呢,这可是难得的流量和机遇,要是能把咱有路的知名度打出来,销路就不愁了。”

  吴开新深知有路村要发展,单靠罗汉果种植远远不够,这次“村超”把全国的目光都聚集到了榕江,如何宣传好农副产品和少数民族工艺品,把“流量”变为“留量”,对于大山里的有路村更为重要。

有路小学新貌。新华网发

  为此,吴开新多次发动村民们走出去参加新媒体培训,邀请老师到村里指导村民们学习新媒体运营,希望通过全方位宣传少数民族文化,打开农副产品和工艺品销售新路子。

  “现在村里有20人次参加培训,大伙对这种线上销售的方式充满了信心。”吴开新说,接下来,他们打算把村里的传统芦笙表演带到“村超”赛场上去,好好宣传有路村,寻找创业项目。

  在乡村振兴政策的带动下,如今的有路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文明新风蔚然成风。“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回来和我一起建设家乡,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让家乡变得更好、更有活力。”吴开新对有路村的未来充满期待。(何姗)

[责任编辑:王雪松 邓娴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