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5点时分,伴随着春雨声、鸟鸣声,李邦梅睁开睡眼,也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生活。开灯、起床、洗漱、做早餐、开门,一撅一拐地走向电动车,骑车奔向5公里外的镇远县李氏食品有限公司。
李邦梅家住镇远县舞阳镇文德社区,在公司从事面包制作,一年12个月几乎每个月都能2600元,就算不好的时候也能拿到1800元。
“目前的工作和薪金很满意!”李邦梅说,要是以前就难了。10年前,由于丈夫染上好赌恶习,整天沉迷于各种赌博,输光多年来的积蓄不说,还举债赌。后来亲戚朋友都不愿意救济了,就变卖家当。
镇远县李氏食品有限公司就是在镇远县残联的扶持下发展起来的一家残疾人企业,就是这个企业让李邦梅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人就业,全家致富,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致富方式。对于残疾人言,就业蕴含着更加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也是增强自信、融入社会生活,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五年来,贵州省残联指导各地残联结合残疾人不同残疾类别,积极开展盲人按摩、聋哑人义齿加工等特色培训和岗前培训。同时,对于有能力创业的残疾人,贵州各县残联根据创业户的不同规模和类型,每户每年给予资金扶持,助力残疾人家庭创业增收。
“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的基础上,我们协同其他部门一起联动掌握底数、共同提供就业创业服务、举办专场招聘达成就业意向、持续关注形成长效机制,为残疾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创业帮扶服务,帮助残疾贫困劳动力更充分享受就业创业政策红利,助力残疾贫困劳动力就业致富。”镇远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张先宏介绍,还结合残疾人不同残疾类别,积极开展残疾人电商培训等特色培训和岗前培训。对于有能力创业的残疾人,根据创业户的不同规模和类型,每户每年给予资金扶持,助力残疾人家庭创业增收。
与李邦梅一样,镇远县李氏食品有限公司掌门人李珍也有一段辛酸往事。
6岁时,还没来得及上小学的李珍突患骨髓炎。
“由于医疗条件差、交通又不变,起初并没有受到父母的重视,还以为是简单的疼痛,后来痛的整晚呻吟吵到全家人失眠,才徒步10公里山路到县城就医。”李珍说,当时医院医生就下定论了,错过时间了,治不好。
自此,李珍的右手就再也使不上力,成了摆设。
尽管这样,从小就要强的李珍,并没有让自己成为真正的残疾人,而是从父亲手里接过祖业——月饼制作手艺,奔波与各乡场,开启人生奋斗历程。
2014年,长期在乡场上打拼的李珍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残联的帮助下,在镇远县涌溪乡芽溪村带头成立了镇远县李氏食品有限公司。 从最初的家庭作坊四处赶集,到注册资本5万元的微型企业,再到注册资本100万元,逐渐发展成为以种植业、食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食品加工企业。如今,该公司占地4000平方米,配备有搅拌机、月饼成型机、酥皮面包机、包装机、烘烤机等设备,年产量达300吨,年产值达530万元。
经过贵州省残联、黔东南州残联和镇远县残联的持续帮助,镇远县李氏食品有限公司精准定位,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高效运行模式。该公司主要生产道菜饼系列产品、豆沙饼、核桃酥、花生酥、紫米姜糖等系列产品,制作工艺十分讲究,具有甜、白、香、酥、脆五大特色,且含糖量低,深受省内外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线上有网店,线下有实体店18家。还与当地各中小学校进行合作,形成了自己的销售网络。
“自己富不算富,要把更多机会带给更多残疾人。”李珍说,一方面与县残联紧密联系,另一方面走村入户,一旦发现残疾人就做好登记,发现轻度一点的就招录聘用,重度残疾的就隔三隔三差五送物资。
李邦梅在镇远县残联的推荐下,走进镇远县李氏食品有限公司就业。经过不断学习和历练,成为李珍的得力干将,也过上了幸福生活。
“丈夫在残联等部门的帮助下,也戒掉了赌博,做起了护林员,各种收入加起来,不但可以供养孩子们读书,还有存款购置电视、冰箱等各种家电。”李邦梅说,这简直是她原来无法想像的好日子。
与李邦梅一样, 残疾人许文兰和舒洋也过上好日子。
许文兰和舒洋同是芽溪村人。
“刚开始看到他们的时候,就是自闭、暴躁!”李珍说,许文兰由于聋哑,长期以来把自己关在闺房,而智力和视力有残疾的舒洋,动不动还会摔碗砸门。
经过李珍多次上门,用各种方式,终于走进了许文兰和舒洋的内心,与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他们一起上电商课,成为同一期学员的佼佼者。
“优秀的学员就得马上录用上岗。”李珍说,将许文兰和舒洋作为搭档,许文兰用手语,舒洋就用悦耳的男声在镜头前解说。
“很满意,粉丝刷刷上涨,每天至少20单。”舒洋说,除了的日常开销,每月还能孝敬父母500元!
目前,在镇远李氏食品有限公司,28名员工中就有残疾人13人。
“我要不断增加生产线,托起更多残疾人的幸福新生活。”面向未来,李珍充满坚定。(田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