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拥有丰富磷矿资源的贵州,大力推动传统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延长磷化工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富矿精开”。
“从传统的磷化工转型到磷系新能源电池材料,产值有了极大提升。”提起当地磷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贵州黔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翟建新说,以前生产一吨磷化工初级产品仅有几千元的产值,而加工成磷酸铁、磷酸铁锂等新能源材料,产值大幅提升。
贵州省福泉市磷矿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储量达11亿吨,按照目前每年800万吨的开采量来计算,能开采100多年,但当地一直在探索产业转型升级。“我们做了很多年的思考和探索,引进了很多优强企业。”翟建新说,市场是推动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产业转型升级紧盯市场需求。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为当地的磷化工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贵州黔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双龙园区一角。新华社记者 施钱贵 摄
据介绍,福泉市抢抓新能源材料“风口”机遇,打造磷及磷化工为“旗舰”、新能源材料为“主力舰”、节能环保为“护卫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当地已引进新能源及配套项目13个,形成295万吨新能源材料产能布局,初步形成15万吨磷酸铁、7.5万吨磷酸铁锂生产规模,磷化工产业链越做越长。
由于拥有磷矿资源和产业基础等先天优势,越来越多的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生产企业入驻这里,贵州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公司副总经理周智慧介绍,企业主要生产高端电池级磷酸铁、磷酸铁锂等产品,产品被广泛运用于电动汽车、储能设备等多个领域。目前,投资23亿元、年产15万吨磷酸铁锂的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2022年完成产值71亿元,税收2.1亿元。“公司的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450亿元以上,新增就业2500人以上。”周智慧说。
被誉为“亚洲磷仓”的贵州省瓮安县,磷矿资源同样非常丰富,探明储量为12.6亿吨,远景储量达36亿吨。“为了促进新能源电池材料的发展,我们狠抓招商,补齐双氧水、化工焦、合成氨等产业链关键环节产品。”贵州瓮安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刘汉乾说,通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以商招商等措施,实现产业纵向补链延链、横向共生耦合。
贵州芭田生态工程有限公司、金正大诺泰尔化学有限公司……2021年以来,贵州瓮安经济开发区已签约落地项目43个,总投资600余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产值有望超过1000亿元。其中,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10个,总投资420亿元。
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品仓库。新华社记者 施钱贵 摄
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的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过去曾是贵州民营经济中出口创汇排名靠前的磷化工企业。以前公司主要生产黄磷等磷化工产品,但由于产能过剩等原因,企业面临转型升级。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公司也迎来了发展黄金期。”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波介绍,2009年,公司开始布局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研发,从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磷化工企业,转型为高附加值的新能源电池材料企业。公司成功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并成为贵州首家在北交所上市的企业。(记者施钱贵、崔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