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木重生到鹅毛轻舞 林业大县锦屏产业转型发展的辩证法-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从林木重生到鹅毛轻舞 林业大县锦屏产业转型发展的辩证法

2023-10-26 09:53:07  来源:贵州日报

从林木重生到鹅毛轻舞

——林业大县锦屏产业转型发展的辩证法

  青山似锦,绿水如屏。

  黔东南州锦屏县作为林业大县,林业经济一度支撑着县域经济发展,林业在造福百姓的同时也孕育出木商文化。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锦屏开始寻求转型之路,通过结构调整推动林业发展“升级换代”,展现出传统产业的优势和韧性。

  同样在锦屏,鹅产业异军突起,一片鹅毛撬动起一条产业链裂变式发展,新赛道开跑塑造出新优势,带动全县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从林木重生到鹅毛轻舞,锦屏县在“进与退”“新与旧”“上与下”之间,探索产业转型发展路径,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方林木的重生,看“进”与“退”的抉择

  沿着清水江旁的公路行走,波光粼粼的水面格外美丽。“上世纪80年代前,这片水域热闹得很。”锦屏县茅坪古镇的林农们回忆,当时沿海木商把采购的杉木扎成木排,顺着清水江漂流3个月,就能运到江浙一带。

  过去,茅坪是我省最大的木材集散地之一。从古镇展示出的老照片中,既能看到一排排木材堆在清水江上的“大场景”,也能看到放排人在湍急的江中放排的“特写”。宏大壮观的放排场景,林农辛劳危险的水中驰骋,这些都是锦屏“木头财政”的生动写照。

  1998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在禁伐天然林、限伐人工林后,一向靠“木头经济”支撑的锦屏县财政和林农收入锐减。

  木材贸易何去何从?林农生计如何解决?面对一系列时代之问,锦屏在“退”与“进”之间抉择,最终选择了一条以林养林的路子,明确“以林为主,农林牧结合;多种经营,全面发展”,促进“木头财政”向生态经济转变。

  穿过沿江公路,车行至森林中的道路上。“你们看,这一片就是春蕾林场,曾经是县内最大的用材基地,现在是全国最大的乡村林场。”护林员吴子书介绍,今天这片茂密的森林,得益于锦屏县委、县政府1977年提出并推进的“六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锦屏”计划。

  没有大刀阔斧地另起炉灶,也不是添枝加叶地小修小补,锦屏县通过林业改革,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形成林药、林茶、林蜂、林果、林菌、林禽、林畜的“林+N”经济模式,促进“木头财政”向生态经济转变。

  锦屏县林业局局长陶通照算过一笔账:过去,一亩杉木平均一年只有300元收益,卖木材既不挣钱又破坏生态。“现在利用杉木种植铁皮石斛一亩产值可达上万元,群众还可以通过租金、务工和分红等方式共享经济效益。”

  老中生新,新老共存,是锦屏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进退抉择的结果。如今,林地的变化不仅在于结构优化的“外在”,更在于功能升级的“内核”。

  眼下,锦屏县正深挖“国储林+”模式,持续推进34万亩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一二三产高效联动、农文旅深度融合,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民生福祉全面增进”的林下经济绿色发展之路。

  一片鹅毛的轻舞,看“新”与“旧”的更替

  传统单一的产业难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锦屏在思考着未来的方向,找寻新的突破口。

  锦屏生态优美,又有养鹅的传统,是不是可以在鹅身上做文章。

  思考鹅、研究鹅,锦屏谋定而动,将鹅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产业全面推进。

  2017年,锦屏县大力招商引资,引进知名羽毛球生产企业南京亚狮龙集团,投建锦屏县亚狮龙羽毛球产业园,并将其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羽毛球产地,向全球60多个国家提供产品。

  “谁会想到锦屏这样一个林业大县会把羽毛球产业做起来。”时至今日,说起6年前的场景,贵州亚狮龙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经理胡兵仍然觉得不可思议,但他又说:“其实,也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在亚狮龙到锦屏建厂之前,锦屏并没有上规模的养鹅产业。为了提供羽毛球原料,锦屏的鹅产业迅速扩大。

  发展羽毛球产业,企业的信心从哪里来?这跟县委、县政府释放的信号有关。

  招商过程中,锦屏党委、政府负责人连续到企业总部拜访多次;项目落地后,锦屏建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双组长”领导制,成立了县级生态鹅产业工作专班,并出台《关于鹅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

  一手抓传统产业提质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锦屏果敢有为的产业布局,带来的是企业发展的充沛活力。

  “世界上每10只羽毛球,就有1只是锦屏造。在亚狮龙锦屏工厂,每天几乎有15万只羽毛球被生产出来。”胡兵介绍,公司去年共生产羽毛球328万打,实现工业产值2.45亿元,今年有望取得新突破。

  在羽毛球生产车间可以看到,经过洗毛、烘毛、植毛、入库、飞行等38道生产工序后,一个崭新的羽毛球出炉。“我从建厂就在这里上班,从最开始筛选羽毛到从事质检工作,都能轻松驾驭,每月收入4000多元。”公司员工瞿秋华对产业工人的新身份十分满意。

  一片鹅毛的轻舞,让锦屏县的产业结构有了新变化,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一根链条的延伸,看“上”与“下”的联结

  培育新产业,锦屏没有盲目贪大,而是走因地制宜的路子,注重“上”与“下”的联结。

  一个羽毛球要用16片刀翎毛,而一只鹅只有14片这样的羽毛。如果亚狮龙锦屏工厂满负荷生产,一天则需要20万只鹅的刀翎毛。

  面对供需的较大落差,锦屏县首先在上游养殖端寻求突破,大力发展鹅养殖和屠宰加工。目前,全县15个乡镇几乎乡乡养鹅,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保底回收、贷款贴息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鹅产业链。

  “我们正在修建的鹅棚舍,可以解决季节供应不平衡、出栏数量较低的难题,建成后可养殖5万羽种鹅,年产200万枚蛋,年净利润预计1600万元。”锦屏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允炎说。

  如今在锦屏,一个全国县级羽毛球自主IP赛事人气逐年攀升。今年2月中旬,来自广东、陕西、四川、香港等地的16支球队180余名运动员汇聚锦屏,参加2023年贵州锦屏亚狮龙杯羽毛球全国邀请赛。

  做好一个球、办好一场赛事、建好一个小镇,在鹅产业链下游,锦屏正积极布局羽毛球特色优势体育产业,以赛促文、以赛促旅,全力推动体育强县、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目前,锦屏县已建成鹅养殖示范基地21个,养殖商品鹅300多万羽,引进羽毛球运动装备制造企业8家,建成12个羽毛球场馆,开设15家餐饮名店,逐步形成种鹅饲养、种蛋孵化、商品鹅屠宰加工、羽毛球生产、羽毛球装备制造、羽毛球体育运动为一体的产业链集群。

  锦屏鹅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从产业链的延伸中可以窥知一二——“筑巢引凤”“上”“下”联结,让企业集聚、产业集群顺理成章。以“鹅”为链,随之而来的,是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与价值链持续提升。

  为加快文体旅融合发展步伐,锦屏县以羽毛球比赛为牵引,积极打造以铜鼓工区、多彩田园、隆里盛丰等为核心的集农文旅、康养为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向着“康养之都 运动之城”目标进发。

  采访中,不少锦屏干部发出这样的感叹:过去,锦屏只有传统的林业、农业,在全省的存在感、知名度较弱。无中生有的鹅产业越做越大,在发挥比较优势同时又塑造了新的优势。鹅产业的创新实践,不仅壮大了县域经济,也提升了锦屏的知名度。

  发展就是一场充满辩证法的赛跑。坚持不懈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新”与“旧”、“快”与“慢”、“高”与“低”、“赶”与“转”的关系,在实现经济兴、生态美、百姓富的道路上奋力前行,锦屏大有可为、未来可期。(记者 许邵庭 刘蓝婴 曾书慧)

[责任编辑:邓娴 王雪松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