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宜居乡村创建工作,按照制定的“四清两改四严禁”标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率先在全省启动了宜居乡村创建工作,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精心描绘“有山有水、有形有魂、有色有景、有韵有质、各美其美”的和美新画卷,全力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五彩斑斓的农家屋、四通八达的乡间道路……走进21℃的安顺,一个个产业强、村民富、村庄美、乡风好的乡村振兴示范点精彩呈现,涌现出西秀区旧州镇茶岭村、平坝区天龙镇合旺村、普定县化处镇焦家村、镇宁自治县宁西街道高荡村、关岭自治县坡贡镇凡化村、紫云自治县猫营镇黄鹤营村、安顺经开区幺铺镇牛蹄村等一大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发展特色产业 富在农家
乡村“五大振兴”,产业振兴是第一位的。建设和美乡村,产业是重中之重。
今年初夏,记者到访紫云自治县板当镇硐口村百灵生态蓝莓园,漫山的蓝莓树随风摇曳,成熟的蓝莓外裹着一层薄薄的果霜,色泽诱人。成群的游客穿梭在树丛间,兴致勃勃地边采摘边品尝。
“10年前,这片4000多亩坡地还长期处于撂荒状态,谁曾想现在长满了蓝莓树。”望着山坡上挂满蓝色果子的蓝莓树,硐口村党支部书记吴应超回忆说。
2014年,在紫云自治县党委、政府支持下,硐口村引进贵州宜博经贸有限责任公司试种植了200亩蓝莓,2年后蓝莓挂果,果实饱满香甜、成效明显,为当地果农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新思路。
如今,10年过去了,从试种200亩到以硐口村为核心,蓝莓产业辐射板当镇小寨关村、翠河村,松山街道浪风关林场,猫营镇狗场村、黄鹤营村等周边村寨。截至目前,紫云自治县蓝莓种植面积达1.6万亩,投产面积0.88万亩。“紫云蓝莓”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有机产品认证1个,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3家。
在关岭自治县坡贡镇凡化村,3年前,全村种植茶叶面积不足百亩,如今已达3500余亩。
今年中秋、国庆“双节”前夕,在关岭自治县党外人士活动中心,该中心负责人、关岭澹雅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赖先红带着工人在茶产品展示区忙碌,称重、包装、发货,一刻也没停歇。
“我们卖得最好的就是坡贡镇的凡化茶系列产品,供不应求,都卖断货了,客户一直打电话催货。”赖先红焦急地说着话,脸上却掩不住高兴。
“我们村子历来就有种植茶叶的习惯,现在山上都还有好些古茶树。”凡化村党支部书记陈新说,近几年凡化村以坡贡镇大力发展茶产业为契机,依托村里的茶叶能人,打造“凡化茶”品牌,不断增加茶叶种植面积,完善从“种一棵茶树”到“加工一包好茶”全产业链升级。
在安顺,除了种植产业欣欣向荣,乡村旅游产业也发展得如火如荼。
近年来,平坝区夏云镇小河湾村依托农旅融合,让乡村旅游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很多客人除了到我们这里露营、烧烤外,还喜欢皮划艇、攀岩等户外运动项目。”小河湾大野漫村户外运动教练林伦说,今年国庆期间,来了很多省内外的游客,每天接待100至200人。
据了解,今年中秋、国庆假日期间,除了到城市热门景点“打卡游”,平坝区近郊游、乡村生态游也逐渐成为很多游客放松身心的选择。“双节”期间平坝区累计接待游客27.91万人次,旅游产业带动当地老百姓实现了增收致富。
建设美丽乡村 美在农家
过上好日子,还得有好环境。乡村建设美不美,事关群众幸福指数高不高。
走进紫云自治县板当镇翠河村,清澈的翠河从村中缓缓流淌,两岸民房依山傍水,村庄田园、亭台、吊桥、步道、长廊相映成趣,乡村环境美不胜收。
年过花甲的黄启明是翠河村村民,在他的记忆里,曾经的翠河村交通不便,河道治理力度不够,脏乱差现象十分严重,守着绿水青山却一穷二白。
翠河村依河而居,要想环境美,必须河道美。“为治理翠河河道,村两委多次组织召开村民小组会、院坝会、田间地头会等,争取村民的支持和响应。”翠河村党支部书记杨天忠说,经过反复宣传,村民们积极配合,积极成为治理翠河的志愿者,共同维护翠河的生态环境。
河道治理了,接着就是村居环境的改造。2021年,翠河村以全市创建宜居乡村为契机,结合村里实际情况,以“村庄清洁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以治理农村“八乱”突出问题和培树文明乡风为主攻方向,发动广大群众自觉参与、主动实施,推进宜居乡村创建工作。
通过一系列环境整治措施,许多村民将破败的老墙拆除,将不规范的建筑改造,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有些村民还在院子里种上果树。
如今的翠河村,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秋日午后,走进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道路,栋栋民房在阳光的照耀下异常显眼,仿佛深山中的明珠。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使塘约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干净整洁成为一种常态。村民郭家秀说,以前村子贫穷落后,没有谁会在意村子环境卫生,这几年,村民富裕了,加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开展,每家每户都开始自觉重视自家环境卫生,大家共同维护,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除了翠河村、塘约村,全市各地的乡村也不断呈现出美好的田园风光,令人向往。牛蹄村、红院村、茶岭村……一个个宜居乡村,成为百姓安居、游客畅游的目的地。
据了解,近年来,安顺市以普定县焦家村、紫云自治县硐口村等40个村为示范,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各示范村持续建强基层党组织,完善农村公路、电网、通讯、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特色产业,挖掘民俗文化、历史文化,找寻乡愁“因子”,留住乡村“味道”,书写乡村振兴的美丽答卷。
培育文明新风 乐在农家
一村之美,始于文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既要外在美丽,又要内在充实。
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引领文明新风。走进安顺经开区幺铺镇羊场村,民居依山傍水,茂林青翠、流水潺潺,感受着村寨里的美景和浓厚的文明新风,仿佛置身世外桃源。近年来,羊场村积极推动榜样示范作用,弘扬乡风文明新风尚。通过评选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让乡风文明真正有“镜子”可照、有“尺子”可量、有“标杆”可比,同时村民在争创“星级文明户”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让村寨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培育文明新风,厚植文化底蕴。关岭自治县坡贡镇凡化村在改善村居环境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村庄内涵,以保护乡土文化物质载体为根本,在保存古民居历史风貌的基础上,采取“以旧修旧”的方式,发动群众利用废旧竹木、石材,自发制作花篮、木椅、简易文化墙等美化庭院景观。
打造“文明积分超市”,让文明实践促新风。走进平坝区鼓楼街道中山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工作人员正在统计居民们的文明实践积分。“见义勇为积10分”“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积5分”“参与调解矛盾纠纷并取得一定成果积5分”……中山社区登记在册参与志愿服务的党员群众共有752人,在积分制的激励下,志愿者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更多的社区居民纷纷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小积分”发挥社区治理“大作用”,为居民养成文明好习惯,助推文明新风尚铺就了新的坦途。
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和谐、发展、秀美乡村,推进新(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常态化推进河湖“清四乱”,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全覆盖;持续建设农村公路、电网、通讯、公共服务;开展“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此外,不断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深化美丽农家、美丽庭院的建设,打造一批示范村、示范点、示范寨,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约束作用,培育文明乡风;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道德超市、文明评比等持续推进,大力构建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乡村颜值、气质、内涵不断提升,让一个个乡村从曾经的“脏乱差”变成了如今的“美如画”。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近年来,安顺市不断加快乡村建设行动,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持续推进乡村环境整治提升,劲吹文明乡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正在广袤的乡村谱写振兴协奏曲,奏好产业兴、乡村美、村民富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