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一盘棋” 向北挺进聚合力
——贵州加速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大江奔流,以万里积蓄之力,在中国西南腹地孕育一片发展热土。
地处“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成渝地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大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国家政策支持、文化同脉、发展优势互补等条件推动下,贵州加速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川、渝、黔为一体化区域协同发展的“西三角”经济圈呼之欲出,牵引新时代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从通江达海的公路铁路大桥到科技创新策源地,再到改革开放新高地……11月21日至23日,贵州省党政代表团走进四川、重庆两地,感受区域协同发展带给“西三角”的巨变,从谋一域到谋全局,“西三角”经济圈正从“一体化”理念、“一盘棋”思想中持续释放澎湃发展动能。
政策优势叠加 区域协同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打造“西三角”经济圈,是带动西部大开发快速推进的重大举措。先谋后动、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需要以高标准空间布局规划作为保障,国家政策支持促进了三省市达成共识。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深化与黔中城市群合作,带动黔北地区的发展。
2022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明确要求,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交通、能源、大数据、文化和旅游等领域的合作。
一张蓝图绘到底,政府合作框架早已成型。早在1988年包括遵义在内的十几个城市共同发起成立重庆经济协作区。此后,渝南、黔北地区区域经济合作更加密切,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同体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工业园区、旅游产业建设发展。
驰而不息向未来,政商共建探索成效明显。围绕成渝市场,贵州临边城市量身“定制”一批工业园区、文化旅游创新区等,通过筑巢引凤,主动承接成渝产业转移,在探索中积累了一定的市场基础和实践经验。
习水是贵州倾力打造的7个黔边经济带之一,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习水县委书记常文松表示,下一步,习水将充分发挥“向北融渝、往西接川、东承贵遵”的区位优势,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全国酱酒配套产业基地”“全省白酒酿造智能装备研发和生产基地”“全省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西南地区知名红色培训基地”“黔北重要的能矿基地”,加强与成渝地区在政务服务、基础设施、商贸物流等领域的合作,全面融入成渝经济圈,开启更高水平、更高标准、更高质量的区域协作新篇章。
提升开放能级 服务共建共享
交通一体化,是区域协同发展的显著标志。
如今,成渝黔已开行始发站就是终点站的环形高铁,环绕成渝高铁、渝贵铁路和成贵高铁3条铁路线运行,8个小时走完川渝黔三省市成为现实,成渝贵环形圈正式形成;川黔铁路、兰海(黔渝)高速公路、国道210线公路纵贯南北,桐梓栖身重庆一小时商贸圈,交通上“西三角”加快建设,为三省市区域协同发展凝聚更强的合力。
口岸是现代物流链、供应链上的核心枢纽节点。在交通一体化发展战略指引下,海铁联运、铁水联运,越来越多的人流物流从全国各地汇聚“西三角”,又从这里联通“一带一路”。
2019年,遵义与重庆按照“统一品牌、统一运作、统一规则”原则,成立首家省级区域平台公司——陆海新通道运营贵州有限公司,这也是“13+2”合作机制下成立的首个“陆海新通道”区域运营平台公司。
“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可实现物流、贸易、产业等资源要素的高效流动。”在陆海新通道运营贵州有限公司董事长阮闳看来,提升通道对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撑作用,能促进区域经济更好地融合发展。
基础设施硬联通,发展环境软联通。三省市从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出发,持续深化改革、打通堵点,提高一体化能效。
——2021年,四川、云南、西藏、贵州、重庆等西南五省(区、市)份签署《协同推进西南五省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协同推进户籍迁移、医保社保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4月,川渝滇黔边界区域医疗联盟在四川泸州正式成立,以西南医大附院为代表的三甲医院,将依托技术、人才和设备优势,推动优质医疗服务中心下移,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医疗资源薄弱的基层地区医疗服务的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
合作领域更广 沟通更加紧密
从政府互动,到企业互访、人员交流,一直以来,三省市合作层层递进、成效显著,积极构建了向企业、产业、项目拓展的全方位合作机制。
在贵州娄山关经开区(高新区)遵义联基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每周超10万条为国内知名手机品牌配套的数据线从这里运往重庆客户的仓库。
无独有偶。园区的另一家企业伍尔特电子(重庆)有限公司桐梓分公司,选择将广东地区的产能转移过来,正是看中桐梓在用工成本上的优势。
一组数据是桐梓受益成渝地区经济发展的直观体现。近50%的煤矿业主、20%以上的农业市场主体、70%以上的避暑游客、90%以上的旅游地产客户来自重庆地区,三分之一以上商品农产品销往重庆市场。
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西三角”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使命之一。2022年2月,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启动,布局成渝、贵州等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在刚刚结束的贵州省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产业合作座谈会上,四川着手科技、纵横六合、成都数之联等40余家四川数字经济企业及华为生态伙伴企业参加座谈,共同分享数字经济新机遇,推进新合作。
对接需求,聚拢要素,联合发展,延伸“西三角”经济圈发展旅游链。四川、重庆和贵州三省(市)文化旅游部门成立“西三角”文化旅游合作联盟,此举有效整合了三省(市)旅游资源,推动优势互补、市场联动、信息互通,把川渝贵“西三角”建设成为中国重要文化旅游窗口。
此外,在公共服务统筹供应保障方面,贵州与重庆市、四川省等八省商务部门签订了《生活必需品市场联保联供合作协议》,共享市场监测预警分析,强化应急保障协作响应,促进保供资源优势互补,维护生活必需品市场正常运转。
海纳百川,聚势向前。学习借鉴川渝先进经验,更好地实现三省市优势互补,贵州期待获得更多来自川渝的关注与力量,共同提升产业合作协同度、融合度,为三省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与新动能。(记者 顾海凇 冯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