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力”到“智造力”
——我省制造业以“数”强实迈向高质量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等多个部门联合公布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贵州分别有3个项目入围“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2个场景入围“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我省以数字化转型为主攻方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为主要抓手,持续深入开展智能制造推广应用,加快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产业数字化转型。”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说。
以示范带动,从“单兵突进”到“产业集群”发展;以创新推动,从借“数”转型到乘“云”而上;以算力赋能,从工业互联到互联万物……以“数”强实,贵州制造业的“智量”名片不断擦亮。
从“制造力”到“智造力”,贵州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新内涵新要求,紧扣“智能化”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推进万企融合、智能制造不断取得新成效。
示范:从“单兵突进”到“产业集群”
贵州3家全国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中,贵州国台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入围,标志其成为全省白酒首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以及行业智能酿造的标杆。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大背景下,智能化转型是传统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台智能酿造产业化已逾20年,经过长期探索,国台成功建立了酱酒产业第一个全生产链智能化的工厂,开辟了以智能酿造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发挥大型头部企业的关键作用,贵州从“单兵突进”向“产业集群”发展,坚持示范先行,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先行先试,以点成线带面,逐步推进,有效破解产业发展各自为营、形聚而神不聚的困境。
数据显示,去年,贵州白酒围绕关键环节实施数字化项目59个,培育白酒产业融合标杆项目4个、示范项目25个,白酒产业两化融合水平达54.1,高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55.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40.9%。
对于制造业来说,在实施新一轮产业强链,布局先进制造业的同时,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也是当前制造业发展的一个新动向。
11月初,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起草《关于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保障就是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构建智慧智造体系。
创新:从借“数”转型到乘“云”而上
持续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提高制造业的“智量”,是推动制造业“精益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贵阳经开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各生产企业铆足干劲抢抓生产,全力冲刺年度订单,但繁忙的不只是工人,还有更多来自机器人的身影。
贵州玉蝶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无人化立体仓库内,从原材料配送到成品入库,除了几名设备运维人员,其余工序全部由机器完成。中煤盘江重工有限公司结构件车间,黄色机器人熟练地焊接结构件,结构件合格率达到100%。贵阳海信通过加快大数据与生产、管理、运营的深度融合,企业搭建“数字工厂”,让电视机年产量从落地时的几十万台增长到今年预计突破300万台。
向智造要动能,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在2022年达到53.4,同比提升3.6,增幅为近5年来最大。
为有效提升企业效益、降低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满足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云化的变革需求,贵州打造“工业云”平台,为企业提供“端、网、云”智能连接的云资源、云软件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目前,该平台注册用户数累计超过17万户。
从借“数”转型到乘“云”而上,我省正加快推动科技赋能产业转型,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平台提质增效,推动越来越多的制造业迈向全面数字化、全面智能化,打造一批数字产线、无人车间、智能工厂等数字化转型标杆。
赋能:从工业互联到互联万物
11月初,我省出台《关于促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建设的若干激励政策》,提出优先提供高质量数据集,支持开发行业大模型;支持各类大模型在贵州开展训练和推理。
随着数据的巨量增长,人工智能走向了高速发展期。伴随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AI已成为当今极具前景及影响力的新兴技术。
在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的背景下,生成式AI正在加速嵌入贵州制造行业的业务场景,在产品开发和设计、制造运营、供应链、营销和销售、智能客服以及知识库等方面带来业务价值。
综合应用人工智能、AI生成式设计等技术,贵阳高新区企业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无人驾驶小巴销往西班牙、美国、印度、韩国等多个国家,助力当地智慧城市建设。
在生产线上购入AI智能观光机等高频片式绕线电感器智能设备,贵阳顺络迅达电子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可清楚、直观地看出每只产品的品质状况,避免不良产品的生产和流出,提升产品质量。
“华为将把华为云贵安数据中心建设成为中国领先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助力贵州成为人工智能的算力高地、Al生态基地和数据生态基地。”华为相关负责人参加今年数博会时说。
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贵州坚持需求导向和场景牵引,依托华为云等龙头企业,以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为主攻方向,聚焦生产中重点难点环节,差异化制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以更大力度开放应用场景,利用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转型突破。(记者 方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