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治聚合力 和美乡村入画来
——我省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见实效
隆冬时节,黔贵大地上的一个个乡村活力升腾,和谐有序。
武陵山脉,“法律明白人”开展普法宣传、提供法律援助,村民知法、懂法、用法;乌蒙大地,干部、寨老、乡贤、村民共治,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2023年,我省以党建引领,创新乡村治理举措,持续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推动网格化管理、数字化治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勾勒出“景美”“人和”的崭新画卷。
党建引领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冬日阳光明媚,望谟县新屯街道新屯村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召开“院坝会”,共商村庄治理和产业发展。
“我们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召开院坝会、连心会,干部群众‘零距离’接触,一起谈村务、话发展,群众从不支持到主动参与,凝聚推动乡村治理合力。”新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陆庆绵说。
建强基层党组织,新屯村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从优选拔大学毕业生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建立乡贤人才库,将110名退休干部、经商能人、专业人士等纳入乡贤库管理,引导发挥“智囊团”作用。
党建引领,村民主动参与,整治人居环境、发展旅游产业……乡村治理和产业发展等快马加鞭,几年时间,新屯村精彩蝶变:民居错落有致,道路干净整洁,旅游发展如火如荼,邻里关系和谐,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黄泥乡朝门村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党支部领办村级合作社,种植生态大米、有机茶等,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的“主心骨”。凯里市舟溪镇曼洞村党总支带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倡导文明新风、普及法治教育、“共享稻田”党建认领地等活动,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我省将党建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选优配强村干部,增强党员队伍活力。并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合作社上,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治”融合 构建多元治理格局
乡村治,基层安。我省推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不断探索乡村治理新方式新方法,完善乡村治理机制,释放“1+1+1>3”的集成效果,乡村治理不断提质增效。
安顺经开区宋旗镇和兴村文化广场上,驻村第一书记何孝友打着快板,说唱《新村规民约十二好》。通俗易懂的快板词,让村民笑得合不拢嘴。
《新村规民约十二好》从宜居乡村创建、粮食安全、邻里关系、平安建设等12个方面进行约定,制定实施方案。如今,在驻村干部和村干部不间断宣讲下,这些村规民约深入人心,村民自觉遵守。
村民共治共建,和兴村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邀请有威望的老党员、退休教师、乡贤参与村庄管理。建立红黑榜、乡贤榜、积德榜,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利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等基层治理机制,探索“十联户”管理模式,设42个联户长,联户长与网格员联动配合,组织联户群众开展信息采集、治安防范、纠纷调解、法治教育、邻里互助等,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三治”融合善治,我省各地持续引导农村完善村规民约,探索推广“寨管家”“群众会+”等村民自治新模式;深化“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基层治理机制;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加强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开展平安建设,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实施“积分超市”、评选“示范户”等,树立文明新风。
创新不断,涌现一批典型示范村镇。2023年11月,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公布,贵州3个乡镇和30个村入选。
数字赋能 管理服务更便捷
“办事网上申请,很快就解决,不用来回跑,效率高、方便。”紫云自治县猫营镇黄鹤营村村民施安勇拿出手机,打开数字乡村APP,之前申请办理的事项已经审核通过。
“插上数字‘翅膀’,乡村治理更‘智’慧,管理服务更便捷。”黄鹤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恒礼说。
透过数字乡村平台,河道、村庄卫生及安全状况一览无余,产业基地随时掌握,车辆乱停乱放,“云广播”喊话提醒,便民服务网上办……黄鹤营村通过数字乡村平台,乡村治理迈向现代化。
近年来,该县依托大数据技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构筑“党建+大数据+乡村振兴”信息平台治理体系阵地,推动乡村治理从“人为”向“数治”迈进。
数字赋能,我省大力推进数字技术向乡村流动,打造数字乡村等平台,实现乡村治理精细化、便民服务智能化。
余庆县利用数字乡村平台,推进“一站式”公共服务,推行便民事项“码”上办、网上办、掌上办,缩短政府部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乡村治理“智”慧化,我省各地推动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指尖办”,畅通村民办事、议事、说事渠道。同时,打通与“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雪亮工程”等平台衔接,实现法律服务、平安建设等服务一体化,群众幸福感持续“满格”。(记者 杨小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