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省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226万人、特困人员11.7万人
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完善保障机制、提升保障水平、强化监测预警……今年以来,贵州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为困难群众撑起一把“幸福伞”。
今年以来,全省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226万人、特困人员11.7万人,1至8月累计实施临时救助14.1万人次、1.7亿元。
完善保障机制 衔接慈善帮扶
“今天大家一起过生日,很开心。”小寿星杨妙涵说。10月19日,毕节市纳雍县利园街道蟠龙社区“善行贵州·益童乐园”里,30多名孩子欢聚在一起。义工们正忙碌着,为10月过生日的孩子举办集体生日。
“善行贵州·益童乐园”是贵州省慈善总会联合多方机构,在贵州20个极贫乡镇建设的慈善项目,为社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以及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子女提供课外辅导、文体活动、安全教育、文化传承、社区融入、心理支持等服务,帮助和缓解孩子们面临的成长陪伴、德育教育、社会服务支持等问题。
2024年7月,贵州印发《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机制》,进一步畅通公益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渠道,对暂不符合政府救助条件或政府救助后生活仍有困难的群众,积极寻找公益慈善资源,争取慈善帮扶。
在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保障机制上,贵州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及时研究出台支持政策,为困难群众提供机制保障。
制发《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健全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加强动态监测,对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状况,特别是生活困难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及时进行预警开展救助。
修改《贵州省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进一步增强兜底性,扩大了可参照“单人户”提出最低生活保障申请的人员范围;对因学缴纳的学杂费、县外就读必要的交通费以及增加的生活费等作了明确,放宽了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家庭财产条件,进一步规范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工作。
提升保障水平 加大资金投入
今年春节,毕节市七星关区发放了80万元困难群众春节慰问金,确保特殊困难群众暖心过节。
8月,铜仁市印江自治县举行“慈善金秋助学”助学金集中发放仪式,为被资助的40名困难学生,每人发放一次性资助3000元。
10月,六盘水市水城区救助困难家庭大学生695人,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221.8万元。
…………
加强社会救助保障力度,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贵州始终把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作为重要任务,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从今年4月起,全省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按6%、12%的增幅提高到每人每月778元、每人每年6818元。
加大救助资金保障力度。省级筹集下拨困难群众救助资金117.3亿元,所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额度达历史之最。
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力度。我省春节期间共向240万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发放一次性春节慰问补贴2.4亿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平均标准提高至1061元/月。
在社会救助上,贵州既关注覆盖面,又注重在救助水平上兜住底,紧紧围绕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目标,依托基础物质保障,加大投入力度,兜住兜准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强化监测预警 及时精准救助
“每头牛卖了1万多元,多亏了你们的帮助。”59岁的王德英说。
王德英是遵义仁怀市龙井镇大鹿村村民,其丈夫在今年夏天病逝,家里的4个孩子都处在求学阶段。9月底,经过走访,仁怀市民政局了解到她家的境况,立即对其开展救助,为她送去临时救助金1.5万元。同时,联合当地爱心企业捐赠1万元善款,帮助王德英度过艰难时刻。现在,王德英以养牛作为主要经济来源,今年卖牛收入了2万多元。
为让困难群众获得及时精准救助,贵州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人口摸底排查,通过基层“铁脚板”做好“村级同步排查、乡镇同步复核、县级同步确认”的识别监测,及时开展救助。截至目前,已将141.5万脱贫人口、37.7万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纳入低保或特困。
与此同时,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拓宽监测群体。今年,我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新增设置了工会困难职工监测预警功能,现已实现与15部门24类数据的常态化共享比对。通过线上预警与线下核处的高效衔接,今年以来,共将1173名预警人员纳入兜底保障范围。
民生保障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贵州不断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让这把“幸福伞”更加坚固、更加温暖。(记者 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