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大路:绘就“粮”辰好“丰”景-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松桃大路:绘就“粮”辰好“丰”景

2023-09-18 17:32:24  来源:梵净云天客户端

  

  梵净山北麓,连绵的青山脚下,金灿灿的“丰”景点缀着秋日的颜色,顺着奔腾的松江河流,由西向东流经松桃苗族自治县冷水溪镇、大路镇……

  大路之名,古时为乡民通往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梅江和兰桥等地的重要通衢,故而得名。

  大路不大,却历史悠长;

  大路也大,因米粮富足。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这些年来,大路镇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责任,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以赴抓生产、稳面积、提产量,稳步保障粮食生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三渡水之畔,勤劳的大路人躬身田畴、咬牙攻关,刻印出一个个带着泥土气息的足迹……

大路镇长征村1200亩稻谷大面积成熟。

  建“粮”田 米袋充足有底气

  金秋时节,走进松桃自治县大路镇长征村高标准农田,目之所及,连片的金色稻穗随风涌动,在阳光照射下,散发着浓厚的芳香。

  趁晴好,今年69的岁的雷纯明在家门口翻晒起稻谷。一边忙活一边聊起自家近来的生活变化:去年自家的3亩田地,流转到长征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每亩地不仅可以收到600元的租金,闲时还可以在合作社务工赚工资,年终还可以参与股份分红呢!

  “从前是在地里刨食,现在是在地里刨“金”哩!田地集中连片,道路硬化了,灌溉蓄水都比以前方便太多了。”算着算着,雷纯明乐呵个不停。

  2022年,大路镇立足自身优势,进一步转变发展思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组建成立了长征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采取“村上统一承包,集中规模种植”的模式,由长征村党支部整合高车坝区土地资源1100亩,将原本生产效益低的百香果产业转型为生产效益高的稻油轮作农业,以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农业种植为基础,发展一产高效农业,让雷纯明这一在家“种田”群体的“米袋子”更加充足。

  “稻油轮作”模式是大路镇发展水稻种植产业的一个缩影。

  “长征村位于大路河与坪南河两河交汇,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等良好的自然条件为该地种植水稻、油菜等经济作物奠定了坚实基础。”据大路镇党委书记黄国琴介绍,为了提高土地效益,长征村充分利用粮食作物收获时间差,水稻采收完毕后将种植油菜,积极打造“四季”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据了解,2022年长征村水稻收入54.77万元、油菜预计收入达60万元,稻油轮作项目共发放劳务费共计120.36万元,提供劳务达15045人次,发放土地流转费38.6万元。

  “自从村里搞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稻谷收成十分可观,生产加工的水碾米很是抢手。”站在田坎上,看着沉甸甸的稻穗压弯枝头,长征村党支部书记张勇华脸上的笑容收不住,“去年全村种植水稻500亩,实现产量60.5万斤,今年种植面积扩展到1200亩,加上管护到位,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在于粮食储存。“收获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一年收成,不然一年辛苦就白费了。”说起村里可储存40万斤稻谷和粮油的大路河粮仓,张勇华滔滔不绝。

  对于怎么“保”,长征村思路明确:要“进”也要“稳”。

  去年8月份,长征村利用原先的选果房改建了一座集观光和储存于一体的粮仓,占地面积1050平米,并在粮仓内新建木储存库,新增水稻烘干塔和油菜烘干机。稻谷收割后,三分之一用来加工成水碾米,剩下的运往粮仓烘干后进行储存或售卖,不仅解决了稻谷存储问题,更促进了粮食生产规模扩大。

雷纯明正在晒稻谷。

  施“粮”技 农机服务促增产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粮。在长征村大路河粮仓,农机服队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农机设备保养、维护、检修等工作,认真打扫好粮仓,为保障粮食收储顺利进行做足充分准备,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在旁边的高车坝区,松桃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站站长刘恒与同事石珍燕正在进行田间理论测产。

  拉开卷尺,量株行距、株高度,算每株穗数……经过测算后,刘恒迫不及待地与大家分享收获的喜悦:“今年水稻长势良好,病虫害预防得比较到位,颗粒饱满,每亩产量预计能够达到650公斤以上。”

  据了解,为带动粮食增产增收,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经过土壤测量,长征村通过选用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应用“两增一调”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增密、增钾、调氮的方式提高水稻单位产量。

  “我们通过示范推广钵苗育秧技术,培育壮秧,全面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方式,将水稻栽插密度提高到1.1-1.2万窝/亩。”刘恒说道,同时,采用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确保达到增产增效的良好效果。

  筑牢“压舱石”,农资同样很重要。2022年,大路镇投入财政衔接资金250万元建设稻油轮作项目,其中120万元用于购买农机具,以“村两委+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为载体成立农机服务队,同时整合力量,村两委成员既是村集体经济成员,也是农机服务队的农机手,为周边农民提供农机服务。

  张显珍是农机服务队的一名农机手,除了忙活春耕、机耕、机播、机收、机防等服务,平时还承担起田间管理的工作。他感叹道:“以前起早贪黑一天都干不完的活,现在有了收割机没几个小时就干完了,省时又省力。而且政府也会不定期为我们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

  年轻时,张显珍就是村里种田的一把好手,在他的记忆中,往年都是用人工插秧、收割,“铁牛”犁地,不仅费时费力,成本也非常高,工作效率还低。自从村里成立了农机服务队,大型机械进行耕地、播种、收割等一站式服务替代了传统的人工作业,不仅为群众省了不少事,也极大提升了群众的种植积极性。

  张显珍也因此在家门口有了一份稳定工作。他开心地说道:“现在每月3550元的工资,不仅学到了一技之长,有了稳定收入,也服务了周边相邻。”

  增产增收的背后是一系列强有力措施的实施。今年,松桃自治县特色粮食产业发展项目还在大路镇长征村高车坝区实施项目资金60万元,覆盖高车坝区1200亩高标准农田开展机械化耕地、机械化栽培、机械化病虫害防治、机械化采收等模式,以“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为主线,走出一条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之路。

  铸“粮”基 沃野田畴焕新景

  这段时间,长征村的上千亩水稻将迎来丰收,同时迎来的还有摄影爱好者们的“长枪短炮”,将秋日田间的美用镜头一一定格。

  吹响秋季丰收“奋进曲”,更是对基础设施的考验。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是提升农业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物质保障, 是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大路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等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灌溉体系,护航粮食逐年稳产增收。

  通过建强灌溉设施,保障灌溉水源充沛,该地高车坝区维修水能泵1台,增设水能泵2台,增设电动抽水泵站2个,电动抽水泵设施2套,强村公司采购应急洒水车1辆,应急抽水机8台,维修徐家河灌溉水渠3处,为农业用水提供源源不断的水利资源。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这里原来的“巴掌田”“补丁田”变成“方块田”“高产田”,不仅深受群众欢迎,更成为粮食种植大户争相流转的‘香饽饽’。”大路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龙俊说道。

  保障粮食增产增收离不开充沛的水源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为此,大路镇农业服务中心副高级农艺师张兴国基本每周都会带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植保病虫情报调查,并及时将相关情况反馈给负责农业病虫害治理的大路镇强村公司,该公司及时组织无人机除病虫害。

  一直以来,大路镇紧紧围绕粮食安全,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夯实生产基础,大力推动“旱改水”“高标准农田”等建设,实现农业“宜机化”“规模化”“标准化”,为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下一步,大路镇将大力推广稻油轮作项目,进一步优化配套粮仓其他设施,完善管理机制,优化产业布局,加强耕地保护力度,持续深化“保姆式”整治撂荒土地机制,促进粮食规模和产量提升,并在另外两个坝区各新建1座粮仓,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全力守好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大路镇党委书记黄国琴说道。

  仓廪实,天下安。秋日的松江河畔,金色稻浪翻腾,大路儿女用勤劳双手耕种的希望田野,既是乡村振兴中最美的“丰”景,也是对农业蓬勃发展的最好礼赞。(郝从健 李紫英 杨阳萌)

[责任编辑:王雪松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