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村“两委”换届以来,洪州镇着力从致富带头人、外出经商、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实用人才等优秀人才中,优选回引,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两年来,一个个返乡村支书发挥所长,积极探索创业渠道,带领群众闯出一条条致富新路。
特色产业闯新路
地处湘黔交界的阳朝村,地理位置偏远,长期以来,农产品产不出卖不好,村级产业基层薄弱发展无序。
2013年,已当过十年村干部的郭太文外经商办企业,2021年村“两委”换届时,通过人才回引,郭太文再次回村担任阳朝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郭太文上任后,一直思考着“村级产业散小,村集体经济薄弱”破题之法。他找老村干、老党员、群众商量办法,组织有技术、懂经营、肯干事的年轻人外出考察,最终决定,把茯苓产业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突破口。
村干带头,村民加入。郭太文多次对接,争取得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通过“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组织方式,用自己的资产抵押贷款160万元作为项目启动资金,带领社员种植茯苓50万窖,把自己公司的部分场地作为茯苓加工车间,通过劳务联结,吸纳本地脱贫户、监测户100余户劳动力就业,带动全镇5个村150户农户实现分红。
“我和丈夫今年不外出打工了,就到茯苓种植基地务工,每月务工收入3500多元,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还能照顾家庭。”阳朝村郭成姐乐呵呵的说到。
在返乡能人郭太文的带领下,凝聚起阳朝人不等不靠的干劲和斗志,促进党支部与产业发展相融共进、互促共赢,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实现农户就业、村集体增收、企业发展的“三赢”良好事态。
传统产业育新机
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外闯荡的小寨村党员陆登旭,却一直有回乡建设家乡的梦想。2021年村“两委”换届时,经过镇级动员,在朋友不认可、爱人不理解中,毅然决然的回到家乡竞选村党支部书记。
成功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陆登旭一直思考如何推动产业发展,看着大量劳动力外出,许多农田无人耕种。他打起了种田的主意,但是传统的水稻种植销路难、产值低,种什么又成了他头疼的问题。
经过多方考察,辗转湖南、广西和县内周边乡镇,最终选择与黎平县香连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合作种植紫米,采取“免费发放谷种、保底回收稻谷”的模式,公司以干谷每斤3.5元的价格全部收购种植户的紫米。
说干就干,陆登旭与几个村干一合计,花16万承包了400亩农田用于紫米种植,带动80余人季节性就业,促进农户增收18万余元。
从租地到耕田、育苗、插秧再到后期管护和收割,陆登旭全身心都扑在了田里,他还说服了妻子,也加入了他种植紫米的事业中。
“今年第一年种植,缺少一些经验,走了些弯路,初步统计亩产只有500斤左右,亩产值1700元左右,但是比较传统的水稻还是增长的,明年,我将累积经验,继续做好特色水稻的种植,努力闯出一条新路。”谈及特色水稻种植陆登旭的回答坚毅而执着。
文化自信谱新篇
平架村是少数民族聚居的传统村落,村里大部分是留守妇女、老人和儿童,加之平架村山多田地少,长期以来发展较慢。通过支部动员,先后当过兵、务过工的张世宏怀着建设家乡的激情回到了村里,当选了的村支书,但摆在自己面前发展难题却困住了他。
在宣传安全生产时,平架村利用侗族琵琶歌,组建侗族琵琶歌队,编唱安全生产宣传歌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对啊,我们村侗族琵琶歌历史悠久,独特的假嗓高音演唱,其曲调悠扬悦耳,别具风格。我们何不用好民族文化这个宝贝,组建侗族歌队,将侗族民族文化宣传发扬光大的同时,也蹚出一条自己的路。”张世宏从安全生产宣传中得到了启发。
编歌、修改完善、排练,他们不断修改完善传统曲目,利用农闲时间开展排练和外出演出。两年来先后参加了“肇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大型民族歌舞《锦绣黔东南》等各类演出20余场次。
“我们将持续用好民族文化这个宝贝,让平架琵琶歌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唱响,走出一条符合平架实际的发展之路。”对于未来的发展张世宏信心满满。
像郭太文、陆登旭、张世宏这样的回流人才,洪州还有很多,归欧村党支部书记李仕生向山要地,带头发展60亩魔芋产业;仁里村党支部书记吴智带头发展黄牛养牛120头、油茶种植2260亩、带动群众2000余亩。全镇15个支书中,其中从致富带头人培养3人、外出经商回引4人、高校毕业生返乡3人、退役军人动员1人、农村实用人才带动2人,他们在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努力创新路、育新机、谱新篇。(姚德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