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药食产业用好优质原料加快产业集聚——
好资源变好产品 好品质变好品牌
安顺市全力建设医药及旅游食品基地,医药产业园建设日新月异,百灵、三力等上市企业不断壮大,健康医药产业方兴未艾。
通过立足资源禀赋、突出绿色有机,加快肉牛、金刺梨、中药材三个主导产业和蜂糖李、茶叶、生态渔业三个特色产业发展,安顺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蜂糖李种植基地、全省最大的鱼种培育基地,培育了南山婆、黄果树中央厨房等高成长企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安顺文章越做越大。
一幅“百姓富、生态美、农特优”的医药及旅游食品产业发展画卷正在黔中大地上徐徐展开。
原料优质底气足
药材好药才好。
走进位于安顺市关岭自治县的云贵高原道地药材关岭集散中心,人头攒动,来自全国各地的药商正忙碌着。
关岭多样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各种优质药材创造了有利的生长环境。根据全省中药材资源普查,仅关岭一县就有中药民族药资源1600多种,列入国家药典药材300余种。截至2023年12月底,安顺市中药材种植面积59.62万亩,产量53.49万吨,中药材种类占全省的43.7%。
“安顺地处黔中腹地,良好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为发展医药及旅游食品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安顺市委副书记、市长尹恒斌话语中充满了自豪。
在尹恒斌看来,诸多优质原料的支撑是安顺全力建设医药及旅游食品基地的底气。
迄今已有近400年历史的关岭牛不仅是贵州四大黄牛之首,还是国家级重点保护的78个地方畜禽品种之一。2016年获得“关岭黄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关岭牛”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截至2023年9月,关岭肉牛存栏达13.96万头,肉牛出栏2.51万头,牛产业实现综合产值达9.7亿元。
镇宁蜂糖李因甜如蜜、甘如怡、沁如冰、润如玉,2023年入选贵州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据了解,安顺已建成全国最大的韭黄标准化绿色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蜂糖李种植基地、全省最大的鱼种培育基地,基本形成了西秀辣椒、平坝蔬菜、普定韭黄、镇宁精品水果、关岭黄牛、紫云红芯薯等“一县一业”产业新格局,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医药及旅游食品产业提供了优质原料支撑。
项目为王强品牌
位于安顺高新区夏云工业园区的三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GMP改造二期扩建项目”施工现场,崭新的生产线设备已经全部安装到位,技术人员正在进行设备生产调试,为正式投产作最后的冲刺。
与此同时,总投资达5.98亿元贵州百灵集团扩能技改项目施工现场也一片繁忙。
“近年来,我们先后培育出贵州百灵、三力制药两家医药上市企业,以及黄果树三碗粉、南山婆等一大批生态食品龙头企业。全市医药及旅游食品规上企业达到128家,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集聚。”尹恒斌向记者介绍,安顺坚持龙头企业引领,加快形成规模效应,积极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带,把好资源转化为好产品,把好品质转化为好品牌。
作为全省首批农产品(食品)深加工高成长企业之一,黄果树三碗粉整合普定黑山羊、关岭黄牛以及周边优质大米、辣椒等当地特色生态农产品作为食品原材料,生产加工“黄果树三碗粉”系列方便米粉等产品,目前第三代产品已涵盖6个大类100多个品种。
公司营销副总经理诸葛雄建告诉记者,为满足海内外强劲的市场需求,公司在2021年5月份启动了欧盟标准生产线建设,这是贵州省生态特色食品产业中首条5G工业互联网生产线。今年3月全面达产后,将日产“黄果树三碗粉”系列产品50万盒、年产值16亿元。
招商为要延链条
不久前,贵州南山婆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再次摘得国家级发酵食品创新大赛最高奖项“大金奖”,连续两年获此殊荣,实至名归。
作为一家集食品科技研发、生产和销售等为一体的科技型民营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南山婆的诞生源自一次山与海的相遇。
13年前,从东海之滨到黔中大地,福建南山婆膳食技艺非遗传承人包爱明穿越山海,通过招商引资带领团队来到瀑乡投资创业。初来乍到,香辣的辣椒和鲜爽的酸汤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随后,南山婆选择辣椒酱和酸汤作为突破口,创新推出辣椒酱、酸汤、酸汤粉等系列生态特色食品,获得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资质认证。
采访中记者获悉,作为贵州“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投资超7亿元的南山婆生态食品产业园在全面达产后,可年产各类食品6万吨,年产值约20亿元。
“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将促进形成产业集群,打造全国酸汤产业示范园区,更好地发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作用。”包爱明说。
南山婆是安顺加大招引力度,进一步细化医药及旅游食品产业链“图谱”中的一个缩影。2023年1至9月,安顺全市医药及旅游食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83亿元,同比增长37.3%,实现税收3.64亿元,同比增长20%。
为推动全市医药及旅游食品产业做大做强,安顺将着力引进一批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市场前景大的医药和旅游食品企业落户安顺,加快产业集聚,壮大产业规模。
“我们力争用两到三年时间,把医药及旅游食品产业打造成为百亿级产业,争取到2025年实现产值130亿元。”尹恒斌话语铿锵。(记者 谌贵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