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春风浩荡的时节,笔者走进石阡县坪地场乡汪家沟村,山里人家依山傍水由近而远,涓涓溪流叮叮咚咚一路向前,数十亩油菜花叠翠流金随风起伏,勤劳淳朴的农人正在田地间忙碌……远山、夕照、烟村、田野,交织成一幅和美的春山图。
坪地场乡汪家沟村驻村第一书记冯雪峰(右)到马家寨组走访景玉姣老人。
冯雪峰,2023年5月被组织选派到汪家沟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在驻村帮扶工作中,他积极担当、主动作为,自觉当好驻村帮扶的“主心骨”、强村富民的“急先锋”、贴心为民的“排头兵”,用为民服务初心,答好“强村富民”答卷。
驻村帮扶的“主心骨”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内强党建、重宣传,外强产业、重安全。”冯雪峰一语道破驻村帮扶工作的关键所在。
抓牢党建“牛鼻子”。组织26名党员、1名预备党员、1名积极分子,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确保“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不落伍、不掉链。
下好宣传“先手棋”。深入开展走访遍访,认真倾听群众心声,全面了解群众期盼,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引导群众凝聚正能量、发出好声音、塑造新形象。走访一般群众120余户、老党员20人次、重点对象860余次,集中宣讲惠民政策15场次。
用活调研“关键招”。对基层工作不熟悉,对村情民意不了解,对产业布局不清楚,等等。冯雪峰加强理论储备的同时,经常深入产业基地调研,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党员老干部请教,了解村情民意5类10条,协助理清发展思路,合力破解发展制约。
“我们必须熟悉村情民意,全面掌握基本情况信息,做事才不会瞎子摸象,开展工作才得心应手。”在简短的交谈中,冯雪峰对驻村帮扶工作计上心来。
冯雪峰(右一)到中坝的田间地头向群众宣传秋冬种政策。
强村富民的“急先锋”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产业是重点。
在持续的走访调研、集中性政策宣传、与群众交心谈心中得知,乡亲们穷怕了,一心想着如何能让“地生金”。
长远“谋”。结合该村拱桥坝区雨水充沛、土地肥沃、集中连片的资源禀赋,通过召开党员会、村组群众会,决定将坝区的100余亩土地,纳入村级发展重点规划项目建设内容,为下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合力“干”。今年初,该村稻蛙养殖基地正式开工建设,为该村优化产业结构、激活发展引擎、带动群众就业注入了强劲动能。“稻+蛙”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激活了“一田双收、互惠共赢”的一池春水。
延展“链”。近两个月的稻蛙养殖基地建设,群众土地流转费就有4.2万余元,300余人次的群众务工创收2.6万余元。基地建成后,可提供8个稳定就业岗位、500余人次的季节性就业岗位,年可助农创收23万余元。
“当地群众在产业基地务工,当天就能拿到工资,他们很高兴,我们村里的干部也很欣慰。”冯雪峰和村干部一道,合力对“强村富民卷”作答。
冯雪峰到汪家沟组召开群众会,向群众宣传耕地地力补贴政策。
贴心为民的“排头兵”
在冯雪峰的驻村工作笔记中,记满了到村开展工作以来的情况,特别是脱贫户和监测户、走访慰问群众、民生实事办理等情况信息格外翔实。
综治联动。用活“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网格员、联户长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走访群众120余户510余人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5起,确保小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干群连心。老宋家因不幸走水,他倡议“娘家”捐款捐物,协调相关部门及时解决他家的吃住和灾后重建困难问题。
“他经常关心我们的吃住和健康情况,逢年过节还给我们送油送米,这样的干部‘好’!”李家湾组陈绍林对冯雪峰竖起了大拇指。
“他到我们村以后,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群众很信任他,我们也看好他。”村党支部副书记、监委会主任陈绍军对冯雪峰的做人做事很是欣赏。
近一年来,他为民服务办好事实事12件,解决群众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3件。(谭文斌)